正文 中藥製劑用藥禁忌分析(1 / 2)

中藥製劑用藥禁忌分析

衛生與健康

作者:王雪

[摘 要]中藥合理用藥的四要素為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其中的“適當”包含了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劑量、適當的用藥時間和適當的用藥方法。中藥服用的方法與療效有著頗為重要的關係,準確的服用方法有助於疾病的康複,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依據“天人合一”的理論在這方麵積累了很多經驗。在中醫學中,中藥有各種製劑,而每種製劑服用方法不同,對療效有明顯影響。同時中藥也有很多飲食禁忌,遵從這些原則,有助於疾病盡快痊愈。

中藥以其源遠流長的曆史以及確切的療效,在我國醫藥發展史上一直被廣泛應用,尤其是臨床工作中,中西藥結合治療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藥源自天然,藥性平和,但不良反應、毒副作用等也時有發生,因此,合理應用中藥,才能促進中藥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藥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13-0356-01

中藥以其源遠流長的曆史以及確切的療效,在我國醫藥發展史上一直被廣泛應用,尤其是臨床工作中,中西藥結合治療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藥源自天然,藥性平和,但不良反應、毒副作用等也時有發生,因此,合理應用中藥,才能促進中藥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中藥劑量

醫生處方,醫院製劑,工業生產的中成藥絕大部分為中藥複方,其主要來源為傳統的古方(或有所加減)、民間驗方、祖傳秘方等,其中各味藥的用量都有一個既定的標準,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中藥用量的增長,地道藥源枯竭,生態環境的變化,野生到種植,以及替代用藥等,使中藥中的藥用成分或多或少的發生了改變,有效成分含量的改變直接影響方劑的藥效和療效。因此中藥“身份證”的建立是一項勢在必行的工作,即根據中藥的產地、其中所含有效成分一種或幾種的含量指標,建立檔案處方。製劑時根據此檔案科學用量,才能使中藥製劑達到應有的療效。

二、中藥煎煮

中藥湯劑在臨床用於急症時,療效僅次於靜脈給藥,在用於慢性病、疑難雜症、滋補等時,是西藥(即化學製劑)無法替代的,中藥煎煮的好壞對療效有直接的影響。除了傳統的煎藥方法應重視的諸多問題外,如今中藥煎煮機和藥液包裝設備被廣泛應用,更加衛生、便捷。但中藥材煎煮火候很重要,煎煮機在操作上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中藥服用

1、大多數中藥一日劑量分2~3次服,成藥3次/d,使之維持一定的體內藥物濃度,提高療效,一般湯藥宜飯前服用或空腹服用,滋補藥如人參蜂王漿,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等宜飯前服,以利充分吸收。

2、消食導滯的健胃劑如健胃丸等宜飯後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適。

3、根據病情適時服藥,如朱砂安神丸,酸棗仁湯等應睡前服,以利鎮靜安眠,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物即時服用[1]。

四、中藥毒副作用

人們普遍存在一種誤區,認為中藥無毒副作用,中藥用量多一點並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