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創業、成長、成熟和衰退四個階段。企業處於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戰略目標不同,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也不相同,因此應根據不同階段的戰略和管理側重點選擇科學的業績評價指標。
1.初創階段。企業在初創階段,一般規模較小,實力較弱,麵臨的經營風險較大。這一階段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如何得以生存,成功的關鍵因素是銷售收入的增長。根據這一階段的特點,一方麵,企業需盡快擴大市場銷售,因為銷售業績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此時利潤指標需要關注營業收入增長率、銷售淨利率等;同時由於企業經營風險較高,企業需要及時的現金流入保證流動負債的償還,因此可關注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銷售現金比率等。另一方麵,創業初期,企業要吸引人才,加快開發新產品,可關注產品開發周期、開發一次成功率,市場份額增長率等,如選取環境業績評價指標時,應關注減少消耗類指標,而社會業績類指標,更多地關注對員工、對消費者的責任等指標。
2.成長階段。渡過了創業階段,企業獲得一定生存空間步入成長階段,該階段企業發展速度加快,經營實力逐漸增強,產品銷量劇增,利潤顯著增加。這一階段企業的戰略目標是發展壯大和差異化,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為市場占有率。根據成長期的特點,一方麵利潤指標關注衡量成長性的指標,但此時經營風險與成熟期相比仍然較大,在加快發展、提高增長的同時要關注資產周轉率等營運能力指標;同時由於大部分的投資都在這一階段進行,因此仍要關注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這一現金流量指標。另一方麵讓客戶滿意、員工的穩定性和滿意度也是這一階段關注的社會業績指標的重點;環境類指標應重點考核環保投入類的指標。
3.成熟階段。企業經過一定時期的成長,就進入成熟階段。該階段企業收入增長越來越緩慢直至停止,市場份額相對穩定。這一階段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已有的地位,延緩衰退期的到來。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是降低消耗和控製成本。成熟期的企業產品技術已趨於成熟,獲取更多回報成為首要任務,而提高利潤的關鍵在於控製成本,對經濟業績評價主要是資產報酬率、成本利潤率等,同時為維持現有市場占有率和盈利水平,應關注客戶保持率和客戶盈利率;環境類指標應重點考核控製汙染類指標;另外企業應注重考核員工滿意度,以避免員工由於穩定的收入出現精神渙散的情況。
4.衰退階段。當出現市場萎縮,收入下降甚至虧損,企業進入了衰退階段。這一階段的戰略目標主要是采用各種手段創新,盡量將損失降到最低。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是找到有效方式進行創新、重組或破產。衰退期的企業一般都要收縮規模,逐步退出所在行業,並謀求衰退後的存續與發展,此時一個決策的製定與實施比利潤對企業而言更有意義,因此領導者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等非財務指標的考核評價更為重要。
(二)經營戰略
企業的經營戰略有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聚集化戰略三種,當企業采取不同的競爭戰略時,由於其實施手段、實施過程存在較大差異,要求業績評價指標的選擇應體現不同戰略的特色。
1.成本領先戰略。成本領先戰略是企業通過有效降低成本,使企業的全部成本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業中最低的成本,從而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戰略。采取成本領先戰略的企業,其關鍵成功因素是核心能力的培養與形成,一般表現在原材料供應方麵具有優勢,或管理高效率、或生產能力強大,所以當企業采用低成本策略時,財務指標一般側重收入總額、收入增長率、資產管理能力等指標,非財務指標一般側重於內部製造效率、質量及交貨效率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