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元宵(1 / 2)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隻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這首《解花語.上元》是北宋後期詞人周邦彥的佳作,此首詞不僅寫出了地方上元佳節的情景,而且聯想了京城上元節的盛況。這個元夜,普天之下,遍地之上,開滿了人手製出的“花燈”。這些花把人間裝點成為一個無可比擬的美妙神奇的境界。“風銷絳蠟,露浥紅蓮”一副佳聯,則將徹夜騰歡之意味烘染滿紙了。當此之際,人麵燈輝,交互映照,無限風光,盡包於“花市光相射”之中。人評周邦彥此詞“美成深遠之致,雖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又評“今其聲雖亡,讀其詞者,猶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曼聲促節,繁會相宣,清濁抑揚,轆轤交往,兩宋之間,一人而已”,而這曲《解花語.上元》更是設想新奇,構思精巧。而在此刻的揚州城,運河之上,畫船之中,正有搽脂抹粉的歌女輕聲唱著這首曲子,歌聲婉轉動聽,正符合這時景物。

此時值元至正二十四年。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破金陵,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占領了揚州,至今已有七年了。朱元璋雄才偉略,滅張士誠,殺陳友諒,驅除韃虜,給揚州百姓帶來了久違的和平與安寧。有識之士都看得出,此時的朱元璋離登記大位就差一步了,所以揚州百姓也都擁戴這個新的統治者,至少他比元朝劃分四個階級人種統治要強的多。而朝廷的新科舉考試也有著為英明的統治者再次開啟,江南的書生躍躍欲試的為這個嶄新的帝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他們已經將自己的前途和這個新生的國家聯係在了一起。

揚州城自古為繁華勝地,唐時杜牧有詩雲:“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唐時徐凝又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自隋煬帝開鑿運河,揚州地居運河之中,為蘇浙漕運必經之地。古又有人雲:“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其富庶可見一斑。現雖是胡人剛剛離去,百廢待興,但十裏揚州也恢複了一些唐宋時的雍容。

今日正是元宵佳節,落日熔金,暮雲合璧,夕陽給河岸的翠柳染上一抹淡金,夜幕漸漸來臨,人間的炊煙愈發漸濃,二十四橋上傳來陣陣蕭聲,悠揚婉轉,好像那二十四個美人回來演奏一曲仙音,以答杜牧那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給這江南憑添了幾許春意。

易孤鴻是今年新進的考生,兩年前過了童試,接下來要在揚州城的太學館裏學習一年,準備參加來年的鄉試。這是易孤鴻第一次在揚州過上元節。生長在揚州城外小山村裏的易孤鴻怎見過這番美景,尤其是今晚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運河兩岸彩燈高懸,河麵上來往的畫船裏傳來陣陣歡聲笑語,真好像進入了琉璃世界人間天堂。易孤鴻和太學的兩個好友曾炳勝、蘇荷自要在這揚州城好好逛上一逛。

“我說小易,炳勝,這元宵佳節融容天氣你我三人遊玩於此間,快哉快哉呀。”蘇荷裝模作樣的搖了搖手中紙扇,裂開他那張大嘴哈哈大笑。他身高體胖,肥頭大耳,平日總喜歡笑嗬嗬的耍貧嘴。“你不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這麼貪圖於玩樂,怎對得起我們先賢聖人的教誨”曾炳勝從來都是和蘇荷這胖子唱反調的,正如他的身形也是矮瘦,平時沉默寡言,也和蘇荷相反,但不知怎的,對別人都寡言寡語的曾炳勝總喜歡和胖子蘇荷鬥嘴。“哎,炳勝,你這就不對了,孟子也說過,‘食、色,性也’這是人的本質呀,本性不應該被抹殺掉才對吧,還有孔聖人厲害吧,他也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該享受的時候要享受嗎”蘇荷不服氣的還嘴。易孤鴻好像早已看慣了這兩位太學好友的爭論,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我說兩位不要再爭了,李易安曾說過,此番良辰應‘來相召,寶馬香車,謝他酒朋詩侶’,你我三人即是酒朋也是詩侶,何不趁著這良辰美景奈何天,做個賞心樂事誰家院呢”“哈哈,還是小易有境地,此番美景真不應爭論這些俗事,我說炳勝,我不是說不過你啊,等明天,明天我在和你辯辯,今個先去那運河上喝一盅再說吧”胖子蘇荷連比劃再說的,到最後都興奮的唱了起來,曾炳勝也不說啥,看著他不屑的一笑,轉頭去看那旁邊的花燈了。但見那花燈異彩紛呈,有猴、馬等動物的,還有戲曲裏的,單刀會裏的關公和魯肅,唐玄奘和孫悟空等等,好不熱鬧。直叫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三人沿著河岸慢慢向前走去,跟著人群看著花燈,聽著花燈中傳奇的故事和人們歡快的笑聲。不多時他們就走到通江門橋。易孤鴻抬頭仰望通江門上高懸著“江山四望”四個大字,筆走龍蛇,蒼勁有力,不由得好生讚歎。蘇荷也瞥了一眼道:“江山四望,好大氣的名字,隻不過修在這運河之上可惜了。”“有什麼可惜的?”易孤鴻和曾炳勝齊聲問道。但見那胖子搖搖頭道:“你們隻看到現在的美景,卻想不到當初隋煬帝殘暴修河時,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死於此河中的場景,更有麻叔謀這樣以吃小兒為好的人,而今人竟以此河之景為樂,可惜可惜呀。”易孤鴻不等他說完,用手打了一下他肥大的屁股說:“你個死胖子,元宵佳節我們是來賞景的,哪用得著你這麼感慨呀,要是你這麼感慨,揚州城哪一處是幹淨的。”曾炳勝也連聲附和的說蘇荷,蘇荷本想再貧兩句,見人越來越多,也不說什麼了。三人走上橋去,見橋上人流湧動,極是擁擠。易孤鴻擠在橋邊,抬眼望去,在夜色中看江南的青山,城北的蜀岡與那遼闊的河麵,一時心曠神怡,直想長嘯一聲,賦詩一首,但這不是魏晉放蕩時代,又是人多之地,隻得把這情懷壓下去。通江門上亭廊層疊,每個亭子都飛簷翹角,上麵掛滿了造型別致的花燈,甚是好看。亭中東麵高掛著“山平水闊”四個大字,下麵是橋洞。易孤鴻俯瞰橋洞下彩船穿梭,正有一隻船上四角掛著很是別致的八角燈,裏麵悠揚的傳來一句“風月無情人暗換,舊遊如夢空腸斷……”孤鴻聽了,知是歐陽修的詞句,隨嘴讚歎了幾句,卻聽不到那死胖子的回話,孤鴻一驚,轉頭一看胖子蘇荷和曾炳勝都早已被人流衝散了。孤鴻翹起腳向人群中張望,哪裏還能尋見那兩人的蹤影。易孤鴻搖搖頭心想:“也罷,這揚州那麼大,好玩的去處又多,他兩個還指不定跑到哪呢,我自己走走也好。”打定主意後,他邁著大步隨著人流下了通江門橋,沿著河岸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