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個人(2 / 2)

許府因是國公府,家教甚嚴苛,別說是男女五歲不同席了,就連那兩名庶女都是不得隨意踏出院門的,更遑論身為內定太子妃的她了。

偶然的熱鬧,就是茗琦來了,寧寧來了,她能占個主人家的名頭,稍微作陪一下,因此,盡管她不喜歡茗琦和寧寧,也從不參與其中,卻也忍不住盼著那兩個瘋丫頭時常來串個門,讓她有個喘息的機會。

皇後直直地盯著頭頂上色彩斑斕的琺琅殿頂,每一種交織的色彩都在竭力展示自己的美,如旋渦般互相攪和在一起,實在美不勝收,美得她的眼睛好累,累得她隻能緩緩閉上眼睛,掩住鼻子的酸澀帶來的眼角濕潤。

禮王......

多年未見,依然是當初那般俊朗,唯一的變化就是鬢角的發有些許斑白,還有那隻一碰到蹴鞠就能展現出無限魅力的黃金右腳不知為何竟有些跛氣,讓人忍不住惋惜。

禮王,是她心中不能說的秘密。

天下之人皆知她自幼便是內定了的未來太子妃,翻滾著的是各種羨慕嫉妒恨,卻甚少有人知道自己與忙碌監國的太子根本沒有太多相見的機會,更別談相處了。

印象中,每次她與太子也就是當今聖上見麵時,也都遇見了禮王。

那難能的幾次裏,要麼在蹴鞠大賽上,要麼在皇宮宴席上。

皇後嘴角揚起一抹自己都不曾察覺的微笑,眼前似乎又重現出禮王在球場上馳騁的帥氣風采,十幾歲的飛揚,可差點兒讓那些偽嫻靜的閨秀們喊破了喉嚨扯斷了繡帕......

冷哼一聲,壓下心頭的不屑,皇後又想起酒場上千杯不醉的禮王。她是從來沒見過父親和大哥喝多了的模樣的,可禮王卻總讓人揪著一顆心,擔心那一壇子酒下去了,他會不會就倒下了,然後那些假裝眉眼低垂的閨秀們就拔腿衝過去壓倒他......

哎,皇後輕歎一聲,坐起身來,輕輕扶了扶自己的頭飾,想這些作甚,有何毫無意義呢……

當年她就差將指甲狠狠地陷進掌心去,才硬生生壓製住自己萌動的少女心。

因為,她是內定的太子妃。

皇後起身端起桌幾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茶涼了,盯著那微微蕩漾的茶水,仿若看見了禮王妃的臉,眉一皺,將茶盞擱下。

那位形容姿態一般卻小鳥依人的禮王妃,在她正式封太子妃之前,就隻見過一次。

一次便夠了,永不想再相見。

禮王妃無論是長相還是氣質都神似那總是斜眼看她的太祖妃,幸而皇甫卿卿繼承了禮王的好皮囊,且舉止神態也沒有那種從骨子裏透出來的蔑視一切的感覺。

太祖妃的出身確實高貴。

她是前朝皇後的嫡女,是大秦唯一的一滴嫡血脈。

前朝皇後是大威太祖皇後的姑祖母,因此,太祖妃從輩分上說,是當今聖上的曾姑祖母。

前朝其實算不上沒落,隻是前朝大秦帝一心向佛,搗鼓搗鼓竟出家去了,丟下一堆火燒屁股的戰事。

大秦後並無嫡皇子,後宮妃子也僅有兩個庶皇子,全被大秦後隨意安排了一個閑職。

大秦帝深夜落跑到深山老廟去後,大秦後當機立斷地將自己哥哥的兒子過繼到自己膝下,也就是太祖皇後的兄長,將其封為和貴太子,寓意戰事早日結束,天下以和為貴,自己則垂簾聽政。

和貴太子抑鬱不得誌,英年早逝。

大秦後又將自己妹妹的長子過繼了來,封為和善太子,然後將太祖皇後賜婚給了他。

大秦後仙逝後,和善太子登基,改朝為大威,稱和善帝。

和善帝雖名為和善,卻是個雷厲風行的,平了許多戰事,一時聲名遠播。

大秦改朝換代時,太祖妃才十歲,性子潑辣,並不像群臣及後宮中其他人那般無法接受現實,依然騎著她的馬,揮著她的鞭,還與和善帝一打成婚,十三歲入宮,成了和善帝最寵愛的妃子。

皇後又歎了口氣,覺得自己命中就是與太祖妃這樣的女子犯衝,諸如茗琦,諸如寧寧,諸如禮王妃,凡是特立獨行的,都不正眼瞧自己,也都不與自己親近。

再說那禮王妃,有了大秦後開的先例,太祖妃從她的庶皇兄那接一個孫女來養育,也就算不上什麼稀奇之事了。

隻是,養育得行為舉止跟她老人家如出一轍的,真是無人能敵了。

皇後站起身來隨意走了幾步,撫上一個雕刻繁美的大花瓶。

若太祖妃仗著和善帝的喜愛,將禮王的父親推上了權力的最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