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於2005年正式成立,是經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批準建立的第二批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京社科規劃文[2005]28號),掛靠在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基地的成立旨在充分發揮北京交通大學在交通領域開展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麵的綜合優勢,進一步整合北京地區社科研究力量,為高校與政府之間、首都各高校學者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進行交通發展學術研究交流搭建平台,為北京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和企業提供決策支持,成為北京交通發展理論與政策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谘詢服務及信息資源中心。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自成立以來,在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交通大學的領導和支持下,基地在平台建設、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決策谘詢和社會服務等方麵都取得了顯著成效。三年來,依托北京交通大學的科研力量,以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為平台,以科研項目為載體,整合學術資源,組建學術團隊,圍繞交通運輸管理體製、軌道交通、交通樞紐、物流規劃等一些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了係列研究,出版了交通運輸係列專著14本、基地專題研究報告2本,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3項,承擔科研項目100多項。其中,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科技部“973”專項項目2項、科技部“國家公關”項目4項,教育部重大項目1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6項。

幾年來,基地以促進首都交通發展、服務首都經濟建設為主題,承擔了一係列與首都交通運輸有關的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主要有:《交通資源時空配置及綜合交通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研究》、《基於網絡DEA的交通運輸企業組織效率的統計測度與評價研究》、《動態交通網絡複雜特性及配流問題研究》等;省部級項目主要有:

《北京城市交通樞紐問題的研究》、《北京交通史研究》、《北京市節點交通三輪車運營現狀與對策研究》、《北京市軌道交通票製票價研究》、《北京城市節點運輸問題研究》、《北京城市停車收費價格研究》、《北京奧運物流係統規劃研究》、《基於北京奧運的食品冷鏈物流研究》、《北京城市土地與交通協調發展的政策與機製研究》、《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係統結構優化研究》、《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產業鏈延伸及公共政策與競爭戰略研究》、《城市軌道交通成本構成及分析研究》、《北京都市區綜合交通樞紐規劃原理與方法研究》。此外,基地還承擔了多項科技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北京市科委及其他省部級相關部門和企業委托的谘詢項目,為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和谘詢服務。

本報告是繼2006年和2007年基地出版《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報告》之後的又一部年度專題研究報告。《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報告2008》主要由基地公開招標立項資助完成的研究報告凝練而成,同時還收錄了基地專家承擔的北京市哲學社會規劃項目和北京城市規劃委項目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

本報告由劉延平擔任編委會主任,榮朝和、張明玉、葉龍、張梅青擔任編委會副主任,劉延平、張梅青擔任主編。各章節撰寫分工如下:

趙堅(第一章);張秋生(第二章);葉龍(第三章);柯新生(第四章);傅少川(第五章);高宏偉(第六章);譚克虎(第七章)。

本報告的完成得到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交通大學科技處、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和相關單位的關心與支持,也凝聚了研究基地專家和項目負責人的辛勤勞動,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還要對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陳之昌主任、李建平副主任、規劃處劉娟處長,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研處葉茂林處長和趙清副處長多年來給予基地建設的具體指導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報告編委會

於紅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