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梁憐君對大家的保證,這芒種收麥子的事情也就能繼續順利的幹下去。
吳二家的麥子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全部從地裏收起了。
麥穗都被晾在了吳二家的院子裏和門前。
梁憐君從來沒有見過麥子是怎麼樣的。
麥穗在太陽底下連續的被曬了兩天後,梁憐君得到二嫂的邀請,在二嫂家的屋簷下坐著,看二嫂他們是如何將麥穗變成麥子的。
打麥子的工具是吳家村世代相傳的,叫做搖板。
類似於鋤頭,一樣有長長的手杆。隻不過搖板的另外一頭是靈活的,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轉的一個長板。
長板有的是用厚厚的竹板邦成長形的,有的是用木棍邦成長形的。
隨著人甩動,搖板打在地上可以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打在麥穗上就能夠讓麥子從麥穗中脫落。
“原來麥子是這樣收割出來的啊。”七子的感歎讓梁憐君側目,七子以前也是在鄉下長大的孩子,難道說都沒有見過麥子是怎麼收割的?
但很快梁憐君的注意力就被落在地上的麥子給吸引了,金黃色麥子色澤光亮,有些麥子已經在地上被打磨透出了一點的麵粉。
“這些是不是太可惜了?”跟村民們相處久了,梁憐君也開始心疼被浪費的糧食。
“秀才娘子放心,這些麥子啊晚上就蒸來做饃了。”二嫂讓梁憐君不用擔心麥子被浪費。
果然,傍晚的時候,二嫂親自給梁憐君端了一盤麥子做出來的餅子。
“這些都是上午的麥子洗幹淨之後,蒸出來的,秀才娘子嚐一嚐。”
從盤子裏拿了一塊麥子餅,咬一口滿口的蘇香,第二口的時候也不會讓人覺得很硬,反而是有點酥軟又有點甘甜。
“二嫂做出來的餅子真好吃。”對好吃的東西,梁憐君是從來都不吝嗇誇獎的。
“我哪兒有妹子說的那麼好啊,隻是我們家裏窮,這些東西浪費不得所以才想辦法做了這些,秀才娘子不嫌棄就好。”
端過麥子餅,梁憐君搖頭。“二嫂這話說的,等那天我找二嫂學做餅子啊。”
隨著二嫂家的麥子被曬幹,村裏不少人家戶的麥子也都陸續的進入了裝艙,裝袋的收尾。
而吳家村的雨季也漸漸的要到了。
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天,晴天的時候開始變少,陰天開始變多。
這天梁憐君坐在大樹下休息,剛剛躺了一會兒眯著眼,大雨毫無征兆的就從天而降。
“噢噢噢,落雨了。下大雨,抓泥鰍,泥鰍肥,田雞香。”
院子外,最高興的當屬孩子了。
不少孩子就紛紛結伴開始在村子裏來回的跑,就算是淋了大雨也在所不惜。
大人們呢,男人坐在家裏喝茶休息,女人們三五成群的聚攏在一起,繡花聊天。每個人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閑時間,這是搶手之後村裏人用自己的方式給自己犒賞。
看著淅瀝瀝的雨濺落在青石板上,梁憐君心中一陣寧靜。
就在窗外,穿著蓑衣的七子似乎與劉嫂子說著什麼。
雨下的太大了,劉嫂子勸七子就在家裏呆著,別出去。
給吳風送了一件秋衣後,梁憐君走進七子她們想要弄清楚,七子要去哪兒。
“秀才娘子,你來的正好啊。你說,這雨下的這般的大,七子姑娘還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