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丹桂飄香。欣逢新中國六十華誕的喜慶日子,我們奉上這一多少還帶有酸澀滋味的果實,一方麵是從曆史記錄和現實觀照的角度,對新中國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區域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的掃描跟蹤,另一方麵嚐試從產業經濟學與傳播學學科交彙的角度,建構對於快速形成的研究對象的分析模型和透視框架。
我們能夠嚐試走出這重要的第一步要特別感謝我們的導師——北京交通大學李文興教授,他給予了悉心指導,在研究方法上給予提示,而且允許和鼓勵我們勇敢介入新興的文化產業,允許和鼓勵我們從學科的交叉融彙上去解讀文化產業指數的內涵以及其賴以產生的條件和演變的趨勢。我們還要感謝北京交通大學的榮朝和教授、趙堅教授和歐國立教授,使我們在杭州、北京兩地麵對麵的聆聽與交流之中獲得了敢於碰觸這一並不完全成熟的研究對象的學科底氣。
本課題作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立項通過的規劃課題,本來是更大的研究計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我們的博士論文選題。課題從去年盛夏啟動之後,我們全力以赴,密切與業界、學術界和有關專家學者溝通交流與切磋研討,其中多有啟發多有收獲;在這裏還要感謝浙江省社科聯副主席曾驊同誌、省社科規劃辦王三煉同誌,感謝浙江省文化廳田宇原副廳長,感謝浙江省傳播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邵培仁教授、首席專家李傑教授的大力支持。
浙江義烏市委常委、副市長湯兆武同誌,義烏市市場發展貿易局許成法局長、為本課題背景材料的搜集、數據的采擷提供了寶貴的幫助,並幾次委托和組織義烏市統計、檔案、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會展、商城集團等部門和單位召開專項座談會和進行專項調研,在此表示由衷的謝意。
同時還要感謝浙江傳媒學院黨委書記奚建華教授、院長彭少健教授以及學院科研處陳少波、朱蘇飛老師對本課題研究所提供的支持和幫助;浙江傳媒學院楊林書副教授、邰小麗講師、劉力軍講師、胡蓓蓓老師、楊子同學作為課題團隊成員參與了課題的研究。最後還要特別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的李海燕老師,沒有她的幫助,課題階段性研究以當下看到的文本形式呈現出來是不可能的。
恩格斯曾經談到過一個觀點,不成熟的理論常常是與不成熟的研究對象聯係在一起的,我們也毫不掩飾我們同時在學科功力方麵的短缺,但路總是走出來的,況且文化產業乃正在崛起之新中國極其重要的軟實力已經成為共識,應該為此而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