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是指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屬第三產業。在麵臨金融危機之際,發展文化產業顯示出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發展文化產業在應對當前金融危機方麵有三個作用:有利於保增長和培育新增長點;有利於擴大內需和推動消費升級;有利於結構調整和實現產業升級。文化產業的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對於提升我國產業發展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化產業提升了傳統產業的附加值,延長了傳統產業的壽命周期,解決了傳統產業從業者的就業問題,甚至會對傳統產業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將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通過設計、品牌、谘詢、會展等環節的創意化處理,在產品開發、工藝流程、市場推廣、媒體溝通、延伸開發等諸多方麵,全方位地滲透創意,提高了產品與服務中的附加值。如文化產業中的設計業,就是文化產業和傳統產業關聯作用充分體現的一個最前沿的產業,如果工業設計不能得到快速發展,我國製造業就很難擺脫貼牌生產的局麵,同樣,設計研發水平的提高將有助於我國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盡早走出困境。
目前文化產業在整個世界範圍內正以高於傳統產業2.4倍的速度增長,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並正以平均5%的速度遞增。在美國、英國更是以14%、12%的速度迅速增長。2004年英國創意產業的產出規模在英國各個產業產出總量當中占據第二位,已成為該國雇用就業人口的第一大產業,其創造的增加值已經突破1000億英鎊,就業人口超過200萬人,國內文化產業發展第一梯隊的京滬深等城市創意產業發展速度已經高於GDP增長速度。北京、上海、深圳三市2007年的GDP增長速度分別為12.3%、13.3%和15.0%;而三市的創意產業增長率則分別達到19.4%、22.8%和25.9%,均大大高於GDP的增長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最活躍、最具增長潛質的產業。
在1999年召開的中共浙江省委十屆三次全會上,浙江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目標。經過幾年的努力,文化產業在浙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和對GDP的貢獻令人矚目。浙江是市場大省、市場強省,浙江的文化產業發展就很好地發揮了當地的優勢,如義烏市文化產業就依托了義烏當地發達的文化小商品產業和世界首屈一指的專業市場。義烏市原先一些隻賺取幾厘錢的小小文化用品,變成了一項項年銷售額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的文化用品大產業,文化產品的檔次也得到迅速提高,形成了以文教體育用品、畫框工藝品、年畫掛曆、印刷包裝業、製筆業等五大優勢產業為主導的特色產業群,堪稱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奇跡。浙江文化產業發展的實踐再一次證明,各地文化產業發展沒有一種統一現成的道路可以照辦照抄,美國的版權產業、歐洲的創意產業、日韓的內容產業等全球文化產業振興之路值得我們充分借鑒,但中國各地文化產業發展的內涵是絢麗的、模式是豐富的、路徑是多樣的,因此衡量各地文化產業發展水平的指標體係也應該是不盡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