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馬克思曾說:“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曆史科學。”已故當代著名曆史學家白壽彝先生表述得更加直截了當,稱:“曆史科學是唯一的科學。”通過他們立足於哲學高度的抽象議論,我們可以窺見曆史科學的特殊地位。北京交通史作為曆史科學的一個獨特領域,其研究意義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自明。

曆史與現實從來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曆史。研究北京交通史的目的,是在了解過去的基礎上,把握曆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並借鑒前人經驗,為科學地規劃北京交通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廣義的北京交通史始於迄今已知的北京地區最早的古人類——“北京人”生活的時代,距今幾十萬年,當然其中有許多推測的成份。進入文明時代後,曆經三四千年的發展,北京的交通體係逐漸完善。同時,隨著北京地區政治地位的提升,加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早在七八百年前,北京已發展成為全國的交通樞紐。直至今日,北京的交通地位在中國舉足輕重。

自古以來,交通關乎國計民生,關乎社會的發展。追思古今中外的曆史,不難發現,凡政治清明、經濟發達、社會穩定之世就是交通事業蓬勃發展之時。北京交通史的發展情況亦是如此。在西周、戰國、秦漢、隋唐、元明清的鼎盛時期,北京的交通都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

北京古代的交通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陸路交通與水路交通兩方麵。比較而言,陸路交通發展時間早、成就大,在西周時就已確立起地區交通樞紐的地位;而水路交通一直到隋唐時,隨著南北大運河的開鑿才形成體係。此後,元朝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鑿成京杭大運河。

清朝前期,北京的交通發展到古代時期的頂峰。

近代北京的交通,雖然也發展了公路、鐵路、航空等近代化交通方式,但國力衰弱、政治腐敗、政局動蕩,嚴重阻礙交通事業的發展。水路方麵,京杭大運河自山東以北到北京的河段早已喪失通航能力。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北京交通的各個方麵幾乎全部陷於癱瘓。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的交通得到極大的改善。目前是北京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也是交通事業發展的高峰期,不僅形成了由城市道路、城市軌道、各等級公路以及鐵路、航空所組成的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係,而且全市所有行政村落都已修通了瀝青路,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如此卓著的成就,為把北京建設成繁榮、文明、和諧、宜居的首善之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長期以來,北京市對於包括曆史科學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十分重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為了更好地服從、服務於國家和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一步推動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和《中共北京市委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首都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北京市市政府推出了一係列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政策措施。《北京交通史》一書就是這一努力的成果。

《北京交通史研究》是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由北京交通大學顏吾佴同誌主持完成。其特點有三。

第一,研究視野開闊、方法科學。國務院《關於的批複》指出:“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現代國際城市。”依照這一精神,該成果沒有把目光僅局限在北京地區,而是將北京交通史的變遷置於全國尤其是華北、東北地區交通演變的大格局中進行研究,從而拓寬了研究思路,使北京交通史的內容更加全麵、豐滿。

第二,研究起點提前,時間跨度大。該成果在借鑒考古學、曆史學等相關領域最新研究結論的基礎上,將北京交通史的起點追溯到“北京人”所處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提前了幾十萬年。這一做法為同類成果所僅見,意義重大。同時,該研究下迄21世紀初,前後時間跨度達幾十萬年,是迄今研究北京交通史方麵最為全麵的學術成果。

第三,分類細致,內容豐富。該成果縱向分為古代、近代和現代(含當代)3個曆史時期;橫向分為道路交通、水路交通、鐵路交通、航空交通等領域,各領域又細分為交通線路、交通設施、交通工具、管理機構等方麵,分別研究它們的發展演變過程,從而較為全麵地反映出北京有史以來的交通發展情況。

因此,該研究不僅填補了北京交通史研究中的空白,而且為今後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具有裏程碑的地位。

本書的出版還將進一步豐富北京曆史的研究,有助於世界了解北京,這對於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蔣正華——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