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故事 共享精彩

敘事·案例

作者:錢春霞

摘 要:“師生共讀一本書”,這是新教育提倡的,也是我們學校建設書香校園的一個重要方麵。孩子的世界多彩、天真。或許有時候我們做了充分準備,結果卻在孩子心門外;有時候,無意的、讓我們很不屑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說不定會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中。有時候,與其說我們不理解孩子,還不如說是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共同話題太少了。為了能想學生所想,樂學生所樂,“師生共讀一本書”這樣一個活動,或多或少地讓我們走近孩子,更貼近孩子。為此,筆者與學生共讀《小豬唏哩呼嚕》,通過導讀課的引導,教會閱讀方法,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真正愛上讀書。

關鍵詞:師生共讀 方法引航 快樂分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2B-0096-01

長期以來,閱讀教學一直是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但是教師想通過口頭布置閱讀書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實在是收效甚微。筆者在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上做了一個小嚐試,利用導讀課與學生共閱讀、共分享。下麵分享筆者在執教《小豬唏哩呼嚕》導讀課時的一些感受。

《小豬唏哩呼嚕》是本市一年級上學期學生的必讀書目。剛入學時很多學生由於識字量小,閱讀能力差,對這本書提不起興趣。筆者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決定利用導讀課教會學生閱讀的基本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我在備課時,給這堂課定位:教學設計有亮點,精選故事有看點,教學方法有學點。

一、板塊清晰:梯狀遞進

筆者導讀課教案分為初識《小豬唏哩呼嚕》、走進《小豬唏哩呼嚕》、“總結,激發讀書興趣”、“作業,走向書海”四個板塊。

初識《小豬唏哩呼嚕》——從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豬豬俠》聊起,談談對小豬的看法,適時推薦《小豬唏哩呼嚕》這本書。引導學生看看封麵,了解作者,猜猜小豬“唏哩呼嚕”名字的由來。通過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領他們走進童書,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上課伊始,童話的趣味便彌漫開來。

走進《小豬唏哩呼嚕》——這本書分上下冊,由34個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結束時都會留下一些懸念。我從這些故事中精選一些有看點的故事,讓學生走進唏哩呼嚕的世界。如聽故事《唏哩呼嚕是誰》後讓學生演一演,一下子就了解了小豬和他的家人。再如猜故事《上課非常好玩》教者設疑:你們想知道唏哩呼嚕的老師是誰嗎?他們上課都教些什麼?學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學生在猜讀的過程中,使導讀課如磁鐵一樣吸引著學生,讓學生創造著屬於自己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