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的體會
衛生政策與管理
作者:田小英 馮春雷
[摘要] 目的探索藥物不良反應(ADR)收集工作的不同切入點與防止漏報的方法。方法通過確定重點科室監測、關注重點監測人群與品種、重視藥源性疾病的防治等環節切入,開展ADR收集。結果實踐證明加強不同切入點ADR監測,能夠防止漏報。結論 ADR監測工作受多方麵切入點影響,應予注意。
[關鍵詞] 藥物不良反應;監測工作;收集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7-0119-03
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1]。ADR的發現是ADR收集的關鍵環節,ADR收集的基礎在於對患者、病情和藥物ADR三方麵的了解。本文結合本院實際情況,摸索出ADR監測工作的切入點,從無到有,循序漸進地打開了ADR監測工作局麵,現介紹如下。
1 確定重點科室監測
在ADR收集報告中明確重點監測的科室,利用某些專科特點切入尋找ADR線索,為促進ADR監測工作的全麵開展與進步打下了堅實基礎。
1.1 皮膚科
目前收集的ADR多為皮膚變態反應[2],包括潮紅、瘙癢、風團、紅斑、水皰、丘疹、蕁麻疹、多形性紅斑型藥疹、重症多形紅斑型藥疹、大皰表皮鬆解型藥疹、剝脫性皮炎(紅皮病)型藥疹、其他重症藥疹、脫發等;引起肝、腎、心血管等係統損傷的藥物引發的ADR也多伴有皮膚反應,或誘發各種皮膚病的各種藥物。因此,加強與皮膚科聯係是收集ADR的重要路徑之一。
1.2 門急診科
急診科與各種嚴重的ADR密切相關,是各種嚴重ADR診治的第一環節。有其自身特點,嚴重的院前ADR多在急診科搶救[3],這也是收集ADR的重要途徑。與門診科輸液室經常聯係,了解門診輸液過程中出現的ADR,可及時了解患者的情況,結合專科門診患者就診時間集中、用藥一致的特點,對相關因素進行調查,填寫ADR報表。
1.3 兒科
在兒童藥物臨床試驗時,醫學倫理規範性文件要求必須獲得兒童受試者法定監護人簽署的知情同意書等。但肯讓孩子去做“小白鼠”的家長鳳毛麟角,導致缺少兒童群體的臨床試驗,很難真正獲得安全有效的兒童藥物[4]。此外,兒童的解剖生理特點和藥物的特殊反應極易發生ADR。因此,兒童占ADR比例大,必須加強對兒童ADR監測,保障兒童安全用藥。
1.4 腫瘤科
抗癌藥物大多數缺乏選擇性地殺傷癌細胞的作用,往往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的組織細胞產生一定影響和損傷,所以在產生治療作用的同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5]。
2 關注重點監測人群
在ADR收集報告中明確重點監測人群,利用某些人群生理病理特點尋找ADR線索,為促進ADR監測工作的全麵開展與進步打下堅實基礎。
2.1注意患者的基本情況
如現病史、既往史、家族史、過敏史、生活習性、既往ADR。對一種藥物或某些飲食反應異常者,有可能對多種藥物有嚴重反應。研究顯示[6],是否發生藥物過敏與機體因素密切相關。親代有過敏史者,藥物過敏的發生率約比親代無過敏史者高1倍。醫護人員在用藥前應詳細詢問患兒的過敏史,將其過敏史詳細記錄在病曆上並告知家屬,以避免再次使用該類藥物而引起不良反應。對於高敏體質患者,用藥後應密切觀察,如出現ADR應立即停藥,及時處理。
2.2 注意ADR高發人群
兒童發育不全、老人功能衰退,更易發生ADR[7]。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均明顯下降,因而ADR發生率較高。據統計資料,老年人的ADR發生率為15.4%,是年輕人的2~7倍。這可能與老年人的器官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衰退,肝、腎功能不良,體內調節能力及免疫係統變差,患病多,服藥繁雜,思路不清等有關。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許多髒器(如心、肝、腎)及神經係統發育尚不完全,對藥物極為敏感。此外,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身高、體重、體表麵積不同,且隨著年齡增長各係統器官的功能逐漸成熟。不僅兒童與成人的藥代動力學有很大的差別,而且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藥代動力學也有差別。新生兒、嬰幼兒血腦屏障發育不成熟,且其血漿蛋白如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的數量較成人少,藥物易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而導致神經係統ADR。孕婦用藥可能更具有危險性,因為用藥複雜,導致畸形等原理不明的ADR,所以對孕婦的疾病必須弄清病因對症下藥,在用中藥時也必須十分小心,注意致畸等嚴重ADR。
2.3 注重患者的肝、腎功能和過敏體質[8]
當肝、腎功能不良時,藥物可能加重肝、腎功能損害,應該減少藥品劑量或頻次,密切觀察可能引起的ADR。藥物的過敏反應與過敏體質相關。過敏體質的藥物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兩方麵。其一為對藥物的特異性反應,這為家族遺傳因素所決定;其二為對藥物本身過敏,此為主要常見的藥物過敏的表現形式。這種藥物過敏一般發生在多次應用同一種藥物後。過敏體質者用易致敏藥物時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應警惕過敏體質引起的ADR,一般情況下應盡量先考慮口服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