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JSOC:解密五角大樓的獵殺機器
政治
作者:畏德
過去十四年裏,一個專門從事抓捕任務的特殊組織屢次在美軍的反“基地組織”行動中衝鋒在前並立下汗馬功勞,但它的故事至今很少為外界所知。
自從1980年一場旨在營救美國駐伊朗使館人質的“鷹爪行動”以8名美國人罹難的慘烈失敗收場後,一個名為“美國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JSOC)的組織應運而生。美軍希望這個組織能在未來的類似行動中發揮出總指揮的作用,並吸取在“鷹爪行動”中各部門合作不夠緊密以及相互推卸責任造成任務失敗的教訓。
行動中的JSOC士兵
盡管JSOC的人員規模和作戰能力都在成立後的20年裏顯著提升,但它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前卻並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直到那時,JSOC仍然隻是龐大美軍係統中很小的一個部分,所擔負的職責也隻是一些短期的反恐任務。
自從紐約雙子塔轟然倒塌之後,反恐成為美軍安全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一個相互聯係並威脅美國本土的極端伊斯蘭恐怖組織網絡也浮出水麵。這使得美國領導人開始越來越依賴JSOC在抓捕行動中的高超技能,比如2011年最著名的那場“刺殺本·拉丹”行動就得益於JSOC已經錘煉多年的精準抓捕能力。
正因為如此,在目前美國政府集中精力剿殺“伊斯蘭國”的現實下,JSOC未來在美國中東戰略中的存在感將會越來越高。
擒賊先擒王
迄今為止JSOC最野心勃勃的一項抓捕行動發生在其成立後的頭一個十年,這場或多或少暗示了JSOC在未來全球反恐戰爭中將發揮關鍵作用的行動將目標定在了巴拿馬前領導人諾列加的頭上。
1989年12月,借口巴拿馬士兵殺死一名美軍海軍士兵,美國時任總統老布什下達命令,授意JSOC抓捕諾列加歸案。與此同時,美軍在巴拿馬所謂“正義事業行動”也同步展開。
在美軍入侵的頭幾個小時內,諾列加多次上演“金蟬脫殼”戲碼,和JSOC的精銳部隊玩起了捉迷藏。就在美軍搜尋巴拿馬國防司令部大樓不見諾列加身影之時,這位極具軍事謀略的前領導人居然設法在全國廣播中發表了痛斥美軍入侵的演講。但當JSOC趕往電台時,發現的隻是一堆廢鐵。時任JSOC指揮官史汀格將這場行動稱為“史上最驚心動魄的抓捕行動之一”。
這次和巴拿馬前最高領導人之間的“貓鼠遊戲”為JSOC後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動提供了寶貴經驗。盡管當時並沒有人提到要通過摧毀為諾列加不斷轉移創造條件的幕後“聯係網絡”來抓捕幕後大佬,但這正是JSOC抓捕行動的精髓所在——當目標完完全全成為無法求助外界的孤島時,獵殺行動才會獲得成功。
與此同時,曠日持久的“諾列加抓捕行動”也恰恰說明了深入敵人大本營作戰的難度所在。在最終進入梵蒂岡大使館尋求避難之前,諾列加總是能夠在美軍到達之前設法轉移到另一個藏身之處。
在1990年8月爆發的海灣戰爭中,美軍最初的計劃是派出JSOC開展一項秘密刺殺時任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的任務——薩達姆主導下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行動是海灣戰爭最終爆發的導火索。為此,JSOC製定了多項計劃,希望能為在行動中所有可能出現的意外都提供一個解決方案。
“當時的想法是通過殺掉薩達姆的辦法直接快速地終結戰爭。”參與這項行動的JSOC內部人員回憶,刺殺薩達姆的計劃多種多樣,比如派出小規模地麵部隊或是直接從空中發射導彈。不過這些計劃最終都因為同一原因失敗了,那就是所有的情報都不能夠百分百確認薩達姆準確的藏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