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口和帶頭大哥(1 / 1)

“+”、風口和帶頭大哥

卷首語

如果僅僅在語言學的範疇內討論,含蓄、委婉的中國人或是東方文化語境裏,本來極少會賦予一個運算符號很豐富的內涵,但這並不妨礙近一個月以來“+”在中國的爆紅。因為李克強總理在3月5日上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

全球信息產業領域不乏對於“+”的經典應用案例。比如十幾年前還處於“卡莉時代”的惠普,在完成了對康柏公司的世紀並購之後,曾在全球範圍內推出過一係列重塑惠普公司品牌的形象廣告,主題就被設定為“+”,用意簡潔明了;產品層麵的例子就更多了,比如去年9月蘋果發布的iPhone 6+,還有2013年8月18日開播的央視體育賽事頻道CCTV 5+。

本刊曾經在2013年8月5日推出過一期名為“移動+”的封麵故事,主旨是希望商業世界尤其是傳統行業,能夠重新認識並理解“移動互聯網”的真實能量,因為幾乎各個行業的傳統規則都已經或多或少地被改變甚至失效,這個“+”字上麵不僅僅是改造、變革,更是帶著強悍的摧毀力,很多互聯網陣營的人,願意稱此為“風口”。

“互聯網+”的打擊麵和摧毀力度顯然更廣更強。混搭、跨界、融合,這些關鍵詞已然在互聯網的世界裏“肆虐”了十幾年,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主導了創新的方向。可以說,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大“風口”,自其誕生之日起,商業世界的各行各業就在利用互聯網“辭舊迎新”。

所以說,理解“互聯網+”的重心並不在互聯網行業本身,也不是要強調“+”的摧毀力,當然更不是要提醒傳統行業加緊擁抱互聯網,而是中國的商業世界需要並且應該抓住信息時代的契機,加快完成“從量到質”的自我蛻變。

那麼,誰是“互聯網+”行動的帶頭大哥?政府還是BAT們?或是各個傳統行業的巨頭?或是那些占到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的中小企業?

坦白說,以“互聯網+”所囊括和涉及的範疇,帶頭大哥一職誰都無法完全勝任。這更像是一場自下而上、由市場需求所驅動的產業升級,絕非大幹快上那麼簡單,更不是大幹快上就能加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