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中國—東盟博覽會戰略發展的SWOT分析和戰略定位(4)(2 / 2)

五、前景預測

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東盟博覽會的發展前景廣闊。通過不斷改革,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不斷完善,博覽會在自由貿易區建設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將發展成為富有活力和影響力的重要的區域性國際盛會。

(一)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東盟博覽會是第一個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主題的博覽會,直接麵向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巨大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博覽會緊扣自由貿易區建設的主要內容和現實進程,展示自由貿易區經濟發展成果,以企業為核心,以雙向互利為原則,以貿易、投資與經濟技術交流為重點,為中國和東盟國家提供了一個雙向互動的合作平台,蘊含了巨大的商機。因為如此,第一屆、第二屆博覽會在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等各方麵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於2010年建成之前,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和東盟各國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台;而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之後,中國—東盟博覽會將會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麵向全球國際市場出口本自貿區最新經濟社會成果的重要平台。由此可見,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市場潛力十分巨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二)展會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東盟博覽會由11個國家共同主辦,其參展商品非常豐富多彩,其目標市場非常廣泛眾多,其市場需求潛力非常巨大。這些因素將共同推動博覽會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與升級。

從第二屆博覽會和第一屆相比較來看,展位由2506個增加到3300個,參展企業由1505家增加到2000家,商品交易總額由10.84億美元提高到11.5億美元,整體規模擴大了。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不斷發展成熟,博覽會的市場規模將會不斷擴大。

(三)博覽會走向市場化

中國—東盟博覽會是由政府主辦的,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它是一種市場經濟活動,需要遵循市場規則,按市場規律辦事。政府可通過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以及建立委托—代理關係,實現博覽會運營的企業化、市場化,從而避免政府“包辦”的各種弊端,增強博覽會的市場競爭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中國—東盟博覽會實行政府主辦,市場經濟組織承辦和經營,由政府主導型向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型轉化,是博覽會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中國加入WTO要求的曆史必然。

中國—東盟博覽會走向市場化運作和經營,將為其戰略發展增添巨大活力和生命力。

(四)將發展成為重要的區域性龍頭展會

中國—東盟博覽會與國內、國際一些重要展會相比,具有一些顯著的特色和優勢。前文Strengths(優勢)分析中概括為十大方麵,即國際政治優勢、經濟互補優勢、市場巨大優勢、主辦機構優勢、展會主題優勢、組織機製優勢、展會區位優勢、舉辦地區優勢、舉辦城市優勢以及理論支撐優勢。在此基礎上,博覽會還擁有“四個唯一”,即唯一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倡議的博覽會,唯一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主題的博覽會,唯一由眾多國家(11國)共同主辦的博覽會,唯一在中國西部地區舉辦的國家級、國際性博覽會。在如此優越的發展環境中,我們有理由、有信心、有條件把中國—東盟博覽會培育發展成為重要的區域性龍頭展會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第一展。

(五)將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東盟博覽會是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出現及其建設的需要而誕生的。充分發揮中國—東盟博覽會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積極作用是其基本宗旨。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的不斷發展成熟及其區域性龍頭展會的地位的確立,其對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積極影響和作用將會越來越大。

六、戰略定位

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戰略定位是,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做中國和東盟10國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橋梁”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彙集中國—東盟貿易區11國名特優新名牌產品,麵向全球國際市場出口的重要“窗口”和發展平台。具體地,從四個層麵培育、發展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性國際性龍頭展會,即:

廣西會展經濟的龍頭展會;

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龍頭展會;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第一展;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麵向全球國際市場出口本自貿區最新經濟社會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