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中國—東盟博覽會戰略發展的SWOT分析和戰略定位(3)(2 / 2)

國際國內會展業的迅速發展,將對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快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四、威脅分析

這裏所說的威脅,是指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戰略發展中所麵臨的各種挑戰和風險。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國際市場威脅

在經濟全球化作用下,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會展公司不斷擴張海外市場,全球會展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近年,跨國會展公司通過多種渠道“長驅”發展中國家市場,對當地會展企業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一是把單個展覽項目移植到發展中國家運作。跨國會展公司把一些已舉辦多年,效果顯著的國際知名品牌展會移植到發展中國家運作。如德國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所舉辦的國際消費品展覽會是國際上久負盛名的消費品展覽會,目前,法蘭克福展覽公司已將其成功移植到了亞洲,分別在中國、日本和俄羅斯舉辦了以Ambiente命名的展覽會。還有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把國際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最大的CeBIT展覽會移植到上海舉辦。這些移植展覽會的做法既滿足了國際市場的需求,又成功占領了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第二,國際會展公司通過資本運作迅速進入發展中國家市場。如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杜塞爾多夫展覽公司、慕尼黑展覽公司三家展覽業巨頭聯合上海浦東土地管理局投資興建新國際展覽中心,占領中國展覽市場;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收購上海一家地麵裝飾展覽會。第三,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鏈投資。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舉辦展覽時,還投資於與展覽有關的業務,如展品運輸、展館施工、旅遊、食宿等,進行產業鏈投資。

跨國會展公司攜資本、技術、管理、機製以及專業人才進軍我國會展市場,對我國會展企業是一個嚴峻的挑戰,我國會展企業在許多方麵都難以與跨國公司抗衡。主要表現是:

從展覽場館的規模來看,我國展覽場館數量眾多,但麵積普遍偏小,而且比較分散,展覽館的規模限製了展覽會的規模,在我國舉行大型展會往往需要同時使用幾個展覽館。而歐美國家一般都擁有大型的會展場館,德國的許多會展城市如漢諾威、慕尼黑、法蘭克福等都擁有10萬平方米以上的場館,其中漢諾威展覽場地接近50萬平方米。

從會展管理來看,我國會展公司大多是行政性質的翻牌公司,觀念落後、經驗不足,服務意識差,在管理模式、公司結構和技術更新等方麵與國外會展公司都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客戶關係管理上,我國會展公司往往隻注重短期效益的提高,而忽視長期客戶關係管理,以致不能形成與客戶共同發展的管理模式。

從會展專業人才看,我國會展業人員素質整體不高,展覽專業人員大都是半路出家,專業知識不足。而且,我國會展專業人才培養滯後,全國招收會展專業的院校很少,不能適應會展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相比之下,國際上會展業發達的國家都在大專院校開設展覽專業學科,係統講授展覽專業知識,並有行業組織(如德國的AUMA、美國IAEM等)負責展覽專業人才的培訓。

從展會品牌來看,我國展覽會品牌化程度低,名牌展會少,能在國際展覽市場上立足的展覽更少,而歐美會展發達國家大都有自己的名牌展會。

(二)國內市場威脅

隨著國內會展業的迅速發展,國內會展市場競爭也比較激烈。與中國—東盟博覽會同類型的國內展會主要有7個,分別是:廣交會、高交會、工博會、烏洽會、哈洽會、華交會、昆交會,其中對中國—東盟博覽會影響比較大的是廣交會和昆交會。

創辦於1957年的廣交會全稱為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迄今已有40多年曆史,被稱為“中國第一展”。廣州市政府耗資45個億元新建的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廣交會琶洲新館)已建成投入使用,是目前僅次於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的世界第二大會展中心。廣東省外經貿部門充分認識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廣東的重要意義,計劃在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國家舉辦“廣東名優產品展銷會”,塑造“廣東品牌”;舉辦與東盟經貿合作為內容的網上政策推介會;同時還將邀請泰國、越南等國的工業園區和政府代表到廣東舉辦投資環境推介會,實現企業與項目對接。廣交會以及廣東省相關的會展活動將首先在會展客源市場上與中國—東盟博覽會形成鮮明的競爭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