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重新流入中國市場
專欄
作者:趙岩
在美元指數連續走強刷新近半年新高的背景下,人民幣強中更有強中手,現彙價從6.2092連續7個交易日上漲至6.1720,累計升幅0.6%,創近5個月的新高。
與此同時,中國A股市場標杆指數滬綜指周二已連續第六日收升,續創7個半月新高;周三早盤則現小幅調整,微收跌0.13%至2180.39點。
麥格理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認為,人民幣彙率近期與股市的表現高度相關,進一步印證了資金重新流入中國市場。
資金如同洋流,影響著經濟冷暖,未來有哪些順流逆流?
就人民幣而言,目前國際化不斷深化,長遠而言,中國很可能迎來經常賬和資本賬“雙順差”,美元和人民幣成為全球外彙儲備兩大貨幣是大勢所趨,如果基本麵同時向好,彙率可能一起走強。
上半年已經表現出中國貨幣當局短期貶值的意向,而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次表示,人民幣彙率被“溫和低估”,稱人民幣彙價仍然被低估5%-10%。料人民幣如果重新開啟單邊升值,中國央行一定不會坐視。
而目前,敘利亞、加沙和伊拉克的衝突不斷升級、中國在追求領土主張上對日本變得更加強硬、泰國恢複軍事統治、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而親俄分裂分子擊落了一架民航客機。
目前地緣政治風險正被低估,很大程度上要感謝美國、中國和日本的向好經濟數據,以及目前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美國複蘇擴張,中國經濟企穩,日本強勁複蘇,投資者認為這比地緣政治更重要。
所謂不與央行為敵,央行充足的流動性支撐了市場,沒有人會與央行意誌的強大火力對著幹,這讓波動性受到抑製,但後續,外界預期9月美聯儲QE可能即將結束,伴隨升息周期的可能加大,地緣政治的風險也可能進一步顯露。市場的風險情緒可能會爆發。
在美國銀行本月的調查中,28%的受訪者認為地緣政治是目前最大的風險,這一比例高於6月份的14%。IMF經濟顧問Olivier Blanchard上周表示,地緣政治風險已經出現,盡管他們還沒有對全球宏觀經濟產生影響。
根據資產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對利率和股市表現的關係統計,就美國而言,同期10年期債券收益率平均為5.11%,標準的市盈率平均為15,而CPI超過4%。這些時期,標普的平均漲幅為21%。
而在利率上升、股市下跌的情況下,標普平均下跌了近16%。同時,10年期債券收益率平均超過6%,股市的市盈率平均為12.57,通脹率較高,平均達到6.8%。高利率、高通脹和廉價的股票通常意味著經濟衰退。
該分析認為,在通脹較高,而利率從高位繼續上升時,加息將對股市產生負麵影響。當通脹較低,而利率從較低水平開始上升時,加息對股市的影響是積極的。
投資者們對於美國二季度GDP預期的樂觀情緒高漲。中國內地股市周三雖然沒有延續強勢,收跌0.1%,但外界對股市的悲觀預期正扭轉為普遍樂觀。
中國對經濟增長的觀念正在發生根本扭轉,此前的速度追求變成了更強調質量的轉型。從擴投資,打造長江經濟帶到穩外貿,提出進一步加強進口,擴大國內短缺資源進口及擴大原油進口渠道;再到金融,對小微企業貸款實行差別化監管,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統一城鄉戶口登記製度,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確定中糧等首批六家中央企業,推進央企四項改革試點等一係列舉措。
有理由相信,這些政策和外部環境會在中國股市發酵,形成一波新的中國投資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