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員工的參與度
新管理
作者:蔡為東
一個開發團隊製定了一份編碼規範,領導要求部門內的員工都要執行。
孫傑參與了規範的討論過程,而王超沒有參加。當有疑問的時候,王超有時會去找同事或者領導問清楚,有的時候則會抱怨:“怎麼提這麼個要求?總給開發工作增加麻煩?”
那麼孫傑呢?他也並不是說對每一條規定都了如指掌、運用自如,但因為參與了編碼規範出台前的討論過程,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為這個規範做解釋,或者應當想辦法。孫傑甚至認為,抱怨或者否定這個規範就是在抱怨他。從孫傑和王超的表現可以看出,員工參與與否的效果完全是不一樣的。
每位管理者都需要員工的支持。雖說員工支持和執行管理者的決定是天經地義的,但在實際中往往並不如此。
員工會執行分配下來的任務,這並不意味著一定從內心支持該任務,但員工會支持自己參與的工作。簡單地執行和從內心支持是不一樣的。《質量免費——確定質量的藝術》(美國克勞士比著)中提到:“鼓勵員工為他們自己以及他們的團隊建立改進的目標,以便把他們的保證和承諾轉換為實際行動。”
在公司裏下級服從上級的大背景下,管理者要重視員工參與度的問題。員工參與度不高的團隊,通常幹勁兒不足。一旦遇到問題,大家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相互抱怨。
人對自己參與的事情自然而然地會持支持態度,甚至為它辯護。人們默認支持自己參與討論過的決定。那麼有什麼切實可行的辦法來提高員工的參與度呢?
首先是工作外圍的一些事情,例如團隊活動等,應當采用民主製,由團隊來決定如何做。管理者隻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把把關,例如確保活動形式是安全的,符合公司的要求等。團隊管理者無意識地把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延伸到非工作領域,這要引起注意。
第二,在日常工作中,也有不少的機會可以讓員工參與進來。例如需求評審、代碼評審或者測試用例的評審等評審活動,就是一種把管理者的檢查變為多人檢查的最佳實踐,它提高了大家的參與度。
第三,管理者在製定一些規則之前,可以考慮先出一個“征求意見版”,聽取大家的反饋和意見。這樣的過程保證了規則在推行的時候更順利。
第四,讓員工有更高層次的參與。例如,讓員工參與到年度考核中來。對員工的業績進行考核,毫無疑問是管理者的工作和權力。如果設計得當,員工也能參與其中。例如,讓員工推舉優秀員工(並同時給出理由),而員工推薦的彙總結果可以是業績考核的一部分。這樣既增加了考核的客觀性,也提高了員工的參與度。
從本質上說,員工參與就是讓員工參與某些管理和決策過程,讓大家更好地融入團隊,互相體諒和理解,同時也理解和支持管理者。一個團隊隻有得到大部分員工支持的時候,才會有發展。
在工作中,管理者應該秉持積極探索的精神,通過嚐試管理新舉措提升對團隊管理水平。管理者用開放的心態和誠懇的態度,引導員工參與各項工作,員工的積極性一定能調動起來。
蔡為東,有十多年的IT行業從業經驗,多年的團隊管理和軟件測試經驗。他結合自己的IT團隊管理經驗,涉獵各類管理學著作,編寫和出版了《行之有效:IT技術團隊管理之道》(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一書,希望搭起管理學和IT之間的橋梁。他還出版了《軟件測試實戰——測試Web MSN》、《軟件測試工程師麵試指導》、《步步為贏——軟件測試管理全程實戰》和《贏在測試——中國軟件測試先行者之道》四本書。目前他就職於冠群電腦中國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