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現代牧業”風波帶給我們哪些思考(1 / 1)

“現代牧業”風波帶給我們哪些思考

第一眼

作者:王捷

在承諾2015年7月底前將奶牛全部運走並關閉牧場後,現代牧業通山牧場搬遷日前已經開始。而此前這家以奶牛養殖資源赴香港上市的畜牧企業,已先後曝出糞便汙染、“問題牛”等問題,引起各界熱議。

“汙染門”“病牛門”“圍堵門”,現代牧業接連陷入嚴重負麵事件,導致現代牧業股票遭受重創,損失慘重。現代牧業遭此大劫,元氣大傷,是肯定的。比如,出售病牛將引起索賠,搬遷“萬頭牧場”所引起的一棄一建損失,尤其進入盛產期的奶牛因為搬遷遭受折騰,產量會大幅度下降。此外,現代牧業屢陷風波,對企業聲譽的影響和無形資產的損失,難以估量。

現代牧業事件帶來的教訓,不隻是其自身的,也是整個畜牧業的,值得畜牧業巨頭們反思,也應該成為有誌於投身畜牧業發展的投資者的前鑒。

現代牧業是規模化養殖企業。但是,規模化養殖應該大到什麼程度,“萬頭牧場”給畜牧業敲響了警鍾。顯然,規模化太大,超出了環境的承載力,不能與周圍環境協調發展,難以突破隨之而來的環境障礙,必將引發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和矛盾衝突,最終成為一個“死結”。現代牧業以搬遷來解這個“死結”,大概是當初的發展雄心所沒有料到的。

事實上,現代牧業走到今天,並不是因為村民“圍堵”造成的,而是因為盲目追求“大”,追求規模化效益,忽略了汙染處理能力以及疫病防疫,結果員工患病,奶牛也患病,而且還違背商業倫理,出售“病牛”。有今天的結局,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而這帶給畜牧業巨頭的教訓是,發展規模化養殖必須過環境汙染關,否則,必將走入死胡同。

現代牧業事件也對地方政府提了一個醒:發展規模化養殖既考驗環境的承載力,也檢驗政府的服務態度。如果政府從一開始就重視環境汙染問題,做到未雨綢繆,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形成良性循環,“萬頭牧場”的問題不集中出現,大概不會發展到這麼嚴重的局麵。因此,適度控製養殖業發展規模,密切關注養殖業汙染,切實增強解決汙染能力,才不至於先請神,然後又要送神——“圍堵門”迫使當地政府對現代牧業下逐客令。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現代牧業事件對企業造成的損失令人可惜,其前途如何,難以預料,這也凸顯現代牧業發展之困,對整個行業是教訓,也是警鍾。現代牧業帶給通山縣村民的記憶注定終身難忘,對當地造成的環境汙染令人痛心,因此,政府如何引導和發展畜牧業,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