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當生活歸於平淡,我們還能做些什麼?(2 / 2)

幸福來自對人生風景的欣賞

退休後,脫去繁花似錦,洗盡鉛華,剩下的也就是常態而最本真的東西。這時想想你對幸福本質的看法。什麼會讓你感到幸福,是一所大房子,一輛好車?財富和名望或許能讓你幸福,但比不上做完日程表上的每一件事所帶來的快感。不要把生活的幸福與巔峰體驗相提並論,當你把幸福看成是一種滿足和沒有焦慮或悔恨的狀態時,你會更容易覺得生活幸福。

近年來,許多人開始探索到底什麼才能讓人感到生活幸福。心理學家們發現生活的本質是平淡和簡單,任何人的生活不可能永遠跌宕起伏。目前“積極心理學”才剛剛萌芽,卻已經帶來了意料之外的結論——生活的幸福可能最眷顧那些全心致力於眼前生活,而不是專注於未來目標的人。

雖然幸福的根基錯綜複雜,但對思想運作內在方式的理解給我們創造了機會,使我們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能夠更好地安排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心理學家的研究可能會支持眾多非心理學家曾說過的話:幸福不是終點,而是對沿途風景的欣賞。

有所作為,永遠不晚

接下來再說您的情況能夠幹點什麼。具體到每位老年朋友各自適合幹點什麼,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因人而異了。就您的情況來說,可以有幾種選擇。

一是重拾自己的專業。所謂歲數大了記性不好,往往是新近的事情記不好,心理學上叫近事記憶衰退。但是,老年人的遠事記憶往往比較好,就是說過去的東西不容易忘。您說專業拾不起來了,其實是您這麼多年扔的結果,您還沒有重拾過去的專業。如果您重拾自己的專業,也許會“英雄不減當年”呢。

二是探索自己的潛能。每個人的潛能幾乎是無限的,隻是很多沒有被發現,也就沒有被開發出來。摩西奶奶不就是到了晚年才發現了自己的繪畫潛能嗎?也許您就會成為一位“摩西爺爺”呢!

三是豐富自己的生活。作為老年人要積極進取有所作為,也未必做驚天動地的大事。您也可以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豐富自己的生活,一樣是有所作為。哪怕再小的事情,比如,為一個菜譜精心研究,為一個花種深入探索,隻要有所追求,隻要熱愛生活,在健康長壽的同時,您就有所作為了。

四是抽空當誌願者。有研究顯示,自願幫助困難人群的人總是更加幸福。也許,這是因為和那些更不幸的人們一起工作,會使你感激自己擁有的東西。而且,誌願工作通常能帶來滿足和自尊,因為你感覺自己參加的是有價值的工作,並被接受你服務的人感激。不要將自己和那些條件更好的人作比較,因為通常情況下,這樣做帶來的結果是失落和不滿。

希望我們的交流能幫您找到自己充實的晚年生活。祝福您!

心理谘詢師 馬誌國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