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倒奶事件根源在於信任缺失(1 / 1)

倒奶事件根源在於信任缺失

開卷有益

作者:本刊評論員

1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瑞士出席達沃斯論壇時再次向世界推銷中國高鐵。

這已經不是李克強第一次當“推銷員”了。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李克強已向十餘個國家表達了合作建設高鐵的意願。

有人不解,為什麼一國總理對高鐵“情有獨鍾”,卻一直沒有推銷近來似乎出現“過剩”的牛奶?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多個地方出現奶農“賣奶難”,甚至倒奶殺牛的現象。究其根本,主要是在開放經濟背景下,國際奶粉價格持續走低,國內乳企放棄國產奶而選擇價格更低的進口奶粉作為原料,奶農隻得含淚倒奶,甚至忍痛殺牛。

鮮奶過剩,並非因為需求已經飽和,而是喝國產奶的人不夠多。在淘寶網輸入“牛奶”二字搜索,從銷量排名上看,排在前10位的有7家是進口品牌。

不能怪國人無情。消費者選擇一款產品,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有兩個:一是價格,二是品質。國產配方奶粉自從爆發三聚氰氨事件以後,商家就一直沒有挽回民眾的信任,消費者更青睞進口品牌。更糟糕的是,去年以來進口奶粉價格的大幅下跌,給中國的奶業產業鏈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奶農作為產業鏈條上最弱的一環,受傷最重。

反觀中國高鐵,經過多年技術攻關,技術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擁有相對成熟的技術和成套的設備,性價比高,代表了中國製造業的新水平和新形象。經濟已經崛起的中國,需要向世界展示這種形象。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新的轉型期,市場競爭將由過去以價格為主的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品牌的競爭。中國高鐵“出海”,除了總理的推銷,更關鍵的是高鐵以過硬的品質、不高的價格,贏得了國際市場的信任。

科技的價值是生產出市場上沒有的產品,品牌的價值是縮短消費者選擇的時間。但無論是科技還是品牌,最終傳遞給消費者的是一種信任。特別是在信息“透明”時代,隻有塑造強大的產品力,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信任帶來重複交易,重複交易產生信任。品牌就是在這樣的重複“交易”中產生的。所有的企業都應該明了,品牌實際上是一種責任和承諾,而不僅僅是獲取溢價的一種手段。

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中國製造要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速度要向中國質量轉變。這其實是說,過去的中國,靠製造、產品和速度實現了崛起,登上了世界舞台;未來的中國,隻有靠創造、品質、品牌才能贏得信任,征服世界。

這不是一種口號,而需要企業實實在在的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