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改革發展注入龍馬精神(1 / 1)

為改革發展注入龍馬精神

奮鬥之聲

作者:本刊評論員

馬年已始,又一個春天來臨。

今年,是我國全麵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又恰逢馬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馬有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寓意。“一馬當先”、“奮馬揚鞭”,馬的氣勢,馬的精神,對於推進改革來說至關重要。為此,我們黑龍江人有理由在馬年的開端為這一年許下一個美好的願景——發揚龍馬精神,推進改革發展,在新的改革航程中取得更大的輝煌。

回望曆史,開啟我國改革開放序幕的1978年也是一個馬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衝破了長期極“左”傾思想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中國共產黨人以非凡的理論勇氣和政治智慧,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並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從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今天,我們要在曆史中尋覓的,正是那份足以讓改革再度發力的思想激情與實踐勇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我們確定了全麵深化改革的總基調,描繪了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向著“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國夢進軍的新號角。而2014年是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麵深化改革的啟動之年,恰逢又是馬年。我們要以龍馬精神投入到深化改革這波瀾壯闊的偉大事業中去,希冀夢想,實現夢想。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所說的那樣,“成功總是屬於積極進取、不懈追求的人們。”

為改革發展注入龍馬精神,就要拿出攻堅克難、自我革新的信心和勇氣,投身到全麵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時曾說,在工作作風上要既有老黃牛的品格,又有千裏馬的氣勢。麵對新一輪的改革,我們不能畏首畏尾、避重就輕、不敢碰硬。改革走到今天,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過去的成績是鞭策我們前行的動力,是超越自我的坐標,而不是安於現狀、固步自封的理由。不敢涉入“深水區”、不敢“壯士斷腕”的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改革良機稍縱即逝,我們必須勇於擔當、敢於涉險,使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頂層設計,能夠在各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為改革發展注入龍馬精神,就要調動起人民群眾推進改革發展的精氣神,聚集全麵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一係列施政綱領,推出了改革的總體思路,把國家富強、社會公平正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作為執政的三大目標,並自覺將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作為重要的價值追求。這是贏得民心、凝聚民力的重要舉措,為全體人民都參與和推動改革發展,奠定了最廣泛的群眾基礎。隻有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我們黨執政的重要目標,才能為改革發展提供長久而強大的動力支撐,才能保障改革之路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為改革發展注入龍馬精神,黑龍江省就要圍繞實施“五大規劃”全麵深化改革,開創龍江改革發展新局麵。隻有把改革創新精神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深入實施“五大規劃”發展戰略,推動十大重點產業發展,做好十項重點民生工作,才能切實提高我省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使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我省發展潛力很大,發展空間也很大,我們應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細化完善改革舉措,抓好體製機製創新,形成政策疊加效應,以一往無前、敢於擔當的責任精神,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牽動黑龍江改革發展向縱深推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30多年的改革開放曆程中,我們以自強不息、拚搏進取的龍馬精神譜寫了改革開放的壯麗史詩。今天,我們依然要以強烈的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重振改革雄風,再造改革動力,奪取全麵深化改革的新勝利,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助力中國夢美夢成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