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老也直言自己在鍛煉時有過誤區,“我一輩子沒開過刀,也很少吃藥,現在沒有器質性的病變。但鍛煉時也有過誤區,我以前認為人老先老腿,所以就堅持爬香山,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上上下下,結果把膝蓋給爬壞了。所以我奉勸老年朋友還是適度鍛煉。”
精神健康、心態平和是最高境界
李老認為養生休閑的最高境界是精神健康、心態平和,因此,李老一生謙遜豁達,童心不泯,連鄰居家的小孩都和他有共同語言。
“我是從小在黨的影響、教育、嗬護下成長起來的。從抗戰一直到解放,我們家都是省委機關的秘密活動地點,掩護了黨的活動。1937年,大哥大姐接受黨組織任務回到昆明,經常在家裏秘密活動,我為他們放哨、幹些力所能及的事,很自豪。我們兄弟姊妹9人,小時候,大哥大姐經常給我寄一些進步刊物和書籍,後來大哥大姐參加革命後,影響到全家人。我那時就向往蘇聯、延安,對黨始終有一種樸素、依戀的感情。我在各個曆史階段,無論受到多大衝擊、委屈,我都始終相信黨,坦然麵對一切,不抱怨不叫屈。1984年,組織上批準我離休,但沒宣布,因為課題還沒搞完,實際上1985年我才正式離休,可離休後我更忙了,做了大量社會工作,一是覺得黨培養我多年,我想把‘文革’中損失的時間搶回來,多為黨和人民做些工作;二是心裏憋著一股勁兒,想把餘熱都貢獻出來,幫助我們的軍隊更強,把我們的國威、軍威‘打’出去!至於個人的待遇、得失,真的是從沒計較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永遠銘記黨和人民對我們的哺育之恩!作為我們這些老同誌,退下來後首先要過心理上的坎兒,把心態放平和,然後盡可能地把自己融入到美麗的生活中,如果力所能及的話,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社會工作。”
書畫怡情 以詩抒懷
李裕老師自幼喜歡繪畫,寫得一筆好字。當年,他親手設計了我軍軍用飛機的機徽,這一機徽從開國大典受閱飛行開始,一直沿用於人民空軍、海航和陸航。“1949年4月23日,中央軍委領導在中南海接見並宴請軍委航空局組織的飛行人員,包括集中到北平準備隨大軍南下的航空接收人員、東北航校的幹部和駕機起義人員,我有幸參加了接見。周恩來副主席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高興地告訴大家,中央軍委正考慮繪製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和軍徽。周副主席說: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第一槍,我們的軍旗將在五星後麵加上‘八一’二字;我們的軍徽,也將在五星內標上‘八一’二字。接見回來,我深受啟發,結台自己在老航校工作的經曆開始考慮怎樣繪製人民解放軍軍用飛機的機徽。不久,我正式接受了設計機徽的重任。在設計過程中,我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多方聽取同誌們的意見,特別是得到時任設計組組長、軍委航空局作戰處長方槐的大力支持。初稿經軍委航空局局長常乾坤和政委王弼審定後,上報中央軍委。1949年9月,中央軍委批準了這一方案,並且專門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機徽說明》,對機微的圖案和標繪位置作了規範。”
李老工於小字行楷,所做古體詩,寓情於景,取譬自如,章琺謹嚴,明白曉暢,直抒胸臆,如《人間美景不羨仙》:巍峨峭壁蒼鬆懸,層巒疊嶂漫雲邊,攜童登亭賞秋色,人間美景不羨仙。又如《群峰對峙》:群峰對峙奇雄偉,巔崖白雲繞山間,遠眺盡顯秋色晚,石級層層臨飛泉。
李老說書畫可以怡情養性,寫詩可以抒懷:“古人說:詩言誌。如今,我最大的心願和誌向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並和全國人民一起實現美麗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