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林子裏的百鳥嘰嘰喳喳此起彼伏地奏著和諧的樂章。在這個林子裏唯一的一條林蔭大道上奔馳著一輛五匹馬拉的豪華馬車,車體純白鑲金邊,四周金柱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車頂是上好的檀香木刷金漆,兩頭飛鳳中鑲麒麟,在樹蔭斑駁的陽光下閃耀著熠熠金光。馬車前後各有16名騎馬武士,個個身著鎧甲,金戈鐵馬,其後為32名步行侍從,人人手捧托盤,上麵為一溜水的金色小箱子,再其後為32名宮女,再後64名小廝,每兩人挑一箱子,最後為64名步行侍衛,浩浩蕩蕩地行進在這條從邢國通往鄭國首都新鄭的官道上。

沒錯,車上坐著的就是邢國太子邢丞飛與他的三妹妹錦寧公主,這是要去赴東萊國君白樂毅發起的天下諸侯國的首次會盟--新鄭會盟。車裏丞飛太子正在給妹妹講著這次會盟的大致情況……

說到這裏應該要交代下時代背景,這裏是軒轅王朝275年,王朝末年,禮崩樂壞,諸侯並起,國家陷入諸侯爭霸的混亂局麵,各諸侯國紛紛擁兵自立為王,一時間湧現數百小國,在這些自立為王的諸侯割據時代尤以北方的邢國、薊國,西北的雍國,南方的郢國,東方的東萊國、曲阜國,東南的陵國,姚國為盛。在這八個大國之間還生存著衛、鄭、商、蔡、陳、徐、顧、北漠等等小國,軒轅國也在其中,緊鄰邢國雍國,和鄭國一般大小,但畢竟是沿襲近300年的大王朝,雖然現在禮崩樂壞,行將末路,但各大諸侯國還是不敢強行吞並,依然在名義上尊重王朝統治,尊軒轅王為尊。畢竟諸侯都怕自己一旦逞強,會遭到其他諸侯國的聯合討伐……

這次的新鄭會盟是諸侯割據時代的首次會盟,由現今通過改革不斷壯大的東萊國國君白樂毅發起的,這個白樂毅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是前東萊國君東禧君的第三個兒子,東禧君有三子一女,太子白儲兒,次子白糾其,三子白樂毅,四女白文靈。

文靈公主生的貌美如花且才華出眾,才貌雙全又有錢的少女在什麼時代都受追捧,所以當時不管娶妻還是沒娶妻的上流社會男士都是趨之若鶩,上門提親的那是絡繹不絕。東禧君特別高興,在眾多候選者裏相中了一個有為青年,薊國的公子晉奚。薊國也算當時的軍事強國,晉奚也是下一任國君的有力爭奪者,絕對的潛力股。但是沒想到文靈公主激烈反對,為什麼呢,因為誰也沒想到作為親兄妹的文靈公主與太子白儲兒已經相戀多年,兩人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地早已互許終身。這事同樣作為兄長的白糾其與白樂毅還有他們的表兄公孫知都是知道內情的,他們很明智的選擇了沉默……

在東禧君看來,女兒的反對無非是青春期的叛逆,根本用不著理會,還自顧自的開始給文靈公主準備嫁妝,在他心裏這場婚禮是勢在必行的。文靈公主也是個烈性子,在跟太子情人商量無果後,自己寫了一封密信給晉奚,說自己已經和哥哥互許終身,不願耽誤晉奚的感情與前程,並對他表示了深深的歉意。果然一個月後東禧君收到了晉奚取消婚約的國事函件,並且沒有說明具體原因,給文靈公主留足了麵子。這裏不得不說這個晉奚公子做事還真挺講究,當得上胸懷寬廣,卓爾不群真君子一枚。東禧君大怒,認為是晉奚這小子不識抬舉,不知是否出於賭氣的心理,沒過幾天,東禧君就將文靈公主和早已準備好的嫁妝一起送到了曲阜國。曲阜國和東萊國相鄰,要不是曲桓君年紀大點,也不至於淪為第二人選,現在可把曲桓君樂壞了,高高興興的把文靈公主娶回了家。文靈公主那是欲哭無淚呀,最終也沒能改變自己外嫁的命運……

另一方麵,原本開朗善良的白儲兒也從此開始黑化,變得暴躁狠毒,對天天拍父皇馬屁的弄臣表兄公孫知更是恨的咬牙切齒,沒事就找公孫知的茬,經常把他打的鼻青臉腫。在黑化太子白儲兒的天天三頓不拉的詛咒中,東禧君終於死了,白儲兒順利繼位,史稱東襄君。上台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攆走兩個親弟弟,畢竟這個年代血統是第一競爭力,他得保證自己的地位。其實如果不看白儲兒的感情問題,他也是一個優秀的國君,他在位的幾年東萊國開疆拓土,經濟騰飛,發展的很不錯,為後來的白樂毅時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但是白儲兒在感情上還是很思戀親妹妹文靈的,兩人經常鴻雁傳書,卻是不得見麵。五年後,終於迎來一次機會,曲桓君要去東萊國政治訪問。在文靈公主的強烈要求下,曲桓君帶著文靈一起來到了東萊國,久違的情人見麵那是幹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兩人商量之後把曲桓君弄死在了東萊國。這下事情鬧大了,曲阜國要東萊國必須給個交代,東萊國內部也有大臣不滿國君的行徑提出指責。趁這時那位弄臣表兄公孫知聯合反派臣子造反成功,殺掉了白儲兒和文靈公主,公孫知自己登基當了皇帝。

但是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情,東萊國的臣民們都激烈抗議,畢竟還有兩位在外流亡的皇子,怎麼也輪不到你這個外姓人當國君啊。於是大臣們分為兩派,各自通知在外流亡的公子白糾其與白樂毅,誰先回到東萊國都臨齊誰就當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