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在農村務農的孔慶生夫婦迎來了他們家庭第一個兒子,取名叫孔衡。這個孩子是在醫院裏出生的,有正規的出生證明。看見兒子自然高興,受到母親多子多福傳統思想影響很深的孔慶生決定不顧國家政策再生第二胎。
大家知道,農村地區除非第一胎是個女兒還可以再生一個,如果是兒子是不能再生第二胎的,而違規生育第二胎被發現是要交罰款的,而且這筆錢對農村家庭來說不是個小數目。如何避免交這筆錢,人們是絞盡腦汁,方法是五花八門。大家最為熟知的是“超生遊擊隊”,當然,這隻是個小品,現實中這樣做的並不多。那麼,孔慶生又是怎麼做的呢?
在生下一胎後,很快,孔慶生老婆又懷上了二胎。孔慶生的家在村中的最北端,離他家最近的一戶也有近四百米的距離,這個在平時並不怎麼好的居住位置恰好在這時發揮了作用。為掩人耳目,他從此不讓他老婆出門,偶爾與村人碰麵問到了他老婆就推說生病或到娘家去了。少與村人打交道的孔慶生並沒有引起村民及村幹部們的懷疑。在二胎生產的時候,他找來了一個接生婆,在家裏接生,後來他給了那接生婆二百元錢,這筆錢在當時並不算少,這既是接生勞務費也是封口費,小兒子的名字叫孔哲。
兩個小孩相差一歲,但長相上卻非常相似,不是雙胞胎勝似雙胞胎,留一樣的頭,穿一樣的衣服。每次到院子裏來玩的時候,都是一個在外麵玩,一個在屋裏玩,從不準兩人同時在屋子外麵玩,這樣就算別人偶爾看見了也不會發現端倪。
到了孔衡上小學的時候,就規定在哥哥上學的時候弟弟不許出門,就算在家裏也不許發出大的聲音,隻有當哥哥放學回家後,才能出門玩上一會兒。
一年後,孔哲也到了上學的年齡,於是孔慶生夫婦將大兒子孔衡留在老家由奶奶帶,他們則在夜裏偷偷帶著小兒子孔哲到另一個城市去打工,並把帶著的戶口簿作為憑證安排孔哲在當地上小學,因為用的是戶口簿上的名字,所以孔哲在學校中仍然叫孔衡。
就這樣,不管是孔慶生老家還是在打工的地方,人們都隻知道他有一個孩子,名字叫孔衡。
一直到孔衡高考,他考上了外地一所大學,這時需要辦理身份證。他順理成章的用戶口簿辦理了屬於他自己的身份證。然而正如前麵所說的突變,他沒有去上大學,並且與尹秀慧私奔了,不知去向。
孔哲的學習成績遠不如孔衡,高考失利後便打算到城裏去打工,打工是不需要真正的身份證的。孔慶生在城裏聯係上辦理假證照的為孔哲辦理了一張與孔衡一致的假身份證,他就以孔衡的名字在城裏打工。
後來,孔衡聯係了孔慶生,他們一家人又來到了江城。弟弟孔哲也決定留在江城打工,必要時兄弟倆也有個照應,孔慶生同意了,唯一的要求是倆人不能同時在一起被外人看到。
孔衡用自己的身份證在另外一家銀行為孔哲辦理了一張銀行卡用於他的日常經濟結算,孔哲則租住在與孔衡相鄰的一個城區,在工地上他的老板、工友隻知道他叫孔衡,發工資時錢也是打到戶名為孔衡的銀行卡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