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對聯有一說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禾生兒小時候自學的第一首古詩,第一次背誦時很興奮,還在老媽麵前炫耀會唐詩了。後來老媽說這是宋代王安石的詩,這才有一點兒癟嘴了。
不過他也因此在以後的炫耀中又多了一個新詞:屠蘇。這是因為古代人總喜歡三十夜全家聚在一體,喝一種用屠蘇泡製的酒,說是可以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那時候老媽每到了三十夜,都叫禾生兒去請刻圖章的楊二,把這兩句詩寫成大紅對聯貼在大門上,讓傳統的節日更多一點溫文爾雅的古賢韻味。
禾生兒因此記住了這一首詩,也因此記住了春節裏麵還當有一種溫文爾雅的古賢韻味。
那時候春節有這習慣,凡是有門的地方都得貼對聯。換句話說,也隻有貼上了你的對聯,那才能算是你家的地兒。這話好像說得有些矯情,但是事實上一般家庭的主事人都是這樣地教訓他們的下人。
每年三十夜的團圓飯,正當禾生兒準備到桌上挑肥揀瘦之時,已經成為了死鬼的鬼奶奶那時總是要按住他高舉起的筷子,用很嚴肅的表情向他查點:後門的對子有沒有貼,街門口陳胡子大門上的對子有沒有貼,隔壁袁二門上的對子有沒有貼?因為這些地方過去都是我們家的產業。不過現在都不是了,但是鬼奶奶曾經斷定過,將來一定會是。事實證明,所有這些到了將來,還也真的重新又成為了禾生兒家的產業。
每當禾生兒完成了這些任務,老奶奶都會獎勵給他一個價值五毛人民幣的超級大紅包,這也是很讓別人眼熱的一份兼職。
今年禾生兒又趕回家貼對聯了,現在的老奶奶已經成了隻能在家神櫃上向老年癡呆的老媽媽發號司令的主。
禾生兒夾著一卷對聯,扛起長條凳,拎著漿糊桶,正準備朝門口跑,突然聽到了老年癡呆的媽媽得啵得啵地說,老奶奶,老奶奶……,家神櫃……
禾生兒扭頭細看,在鬼奶奶的鏡框兒麵前竟然也有一卷兒紅對聯,並且還又有一個也是用紅紙包裹的大大的紅包,拆開來一看,全是五毛錢一張的毛票,厚厚的一疊,數起來整整一百張。哦,她老人家也知道現在的勞務費已經漲價了。
2)年關結帳
三十夜禾生兒心裏很糾結。本來指望拿一筆錢回來去還老娘舅的帳,可是電話找到了那個工程老板,卻說是上頭的錢一直沒有劃撥下來,他這年關手頭也緊,還是等開過年來再說吧。
不過老娘舅的帳已經拖了五年,雖然見了麵一直沒有說什麼,但是他今年要從學校總務的位子上退休了,這一筆錢總在他管得賬上掛著,也實在是說不過去。還有手下的一些師傅,現在都在等著他發工錢回家過年,再說自古也有欠賬不過三十夜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