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生活經濟來源的家庭是愁苦的。能否繼續完成學業,實現父親的遺願,是郝向峰心中常常思考的問題。勝人一籌就得拚毅力、拚知識。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對學習他從來都是心無旁騖,不敢怠慢。走出大山,擺脫貧窮,是他永遠的動力。生活雖然很苦,但苦中苦是歲月煎熬的一碗良藥,喝下它,人會抵擋住各種打擊,克服人生路上的許多困難,會變得越來越堅強。
綏德縣的棗林坪鄉中學,是個師資水平並不高的學校,要想從這裏實現夢想,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好在此時郝向峰家裏已經有了生活的曙光。三哥郝向碧軍校畢業後,已是蘭州軍區某部隊的幹部。在他的資助下,家裏不再為沒有吃的發愁,郝向峰也不再為學費發愁。為了能讓郝向峰順利地考上大學,郝向碧將自己的兄弟接到部隊所在地固原,讓他在固原一中上學。親如母親的三嫂,在郝向峰上高中時從經濟上、生活上都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986年8月,郝向峰終於實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了卻了家裏人和已逝父親的心願,跨進了高等學校的大門。
"雄鷹終於展翅",這是他的驕傲,更是家裏人的驕傲,因為,在此之前,高山村還沒有一個學生能像他一樣走進高等學府的大門,接受本科教育。
睿智的頭腦
郝向峰在寧夏農學院學的專業是"農業經濟管理"。在校園裏他除了刻苦學習外,更多的時間都在關注著不同商品的市場動向、不同領域的營銷情況。這為他日後走向社會、謀得經濟利益打下了基礎。校園裏的郝向峰對所學專業充滿了興趣和熱忱,除了學習以外,他還小打小鬧的賺些零花錢回來。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功因素是很多的,而在這些因素之中的就是熱忱。沒有熱忱,不論有什麼能力,都發揮不出來。不屈於命運,敢與命運抗爭的郝向峰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已經有能力用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在社會上走一遭了。
記得高考完等待高考成績時,他回到了固原三哥家中,看到部隊駐地正在搞土建工程,他讓三哥幫自己聯係到工地幹活,整整一個假期,他天天都在工地上勞動,開學時賺了300多元錢。這是他第一次打工賺錢,而這300多元錢,差不多夠交一年學費了。
"自古興廢由人事"。困境中的郝向峰是不安於現狀的。在他看來,隻有抓住機會,攻克機會,才會有成功的可能。但是機會並不等於現實,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殘酷的現實並不像一些懶人想的那樣,賺錢,要靠自己一點點摸索實踐才行。
哲學家說:"所有的危機都是轉機,問題是要麵對現實,尋找辦法"。郝向峰就是在危機中尋找出路的先行者。校園裏的他被同學稱為"大亨"。所謂的"大亨",不過就是和朋友吃飯時常常由他來買單。一碗羊雜碎、一碗揪麵片,他是樂意的,因為這點小錢,憑他睿智的頭腦,想辦法做點小買賣,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再賺回來。
一個從小吃糠咽菜,從窯洞裏走出的山娃子,在大學校園裏被同學們戴上"大亨"的名銜,這不能不令人深思。"大亨"雖說是徒有虛名,但是若幹年後卻是名不虛傳。對於困難人員的幫助,他出手大方,一擲千金。
日月如梭,光陰荏苒。1990年8月郝向峰結束了4年的大學生活,在莘莘學子中,他脫穎而出,被院方選中留校工作。能在大學裏謀得一份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被分配到農學院教學實驗場搞財務工作。有了穩定的工作後,他沒有忘記還在窯洞裏度日的親人,會時常給母親寄些錢回去。郝向峰的感恩之情、報恩之心,一如哲人說的:"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
有思路才會有出路。隻要找準自己的位置,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參加工作後,郝向峰更是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幻想。他密切關注著許多商品的市場價格和營銷情況,他像獵人一樣,在尋找機會,展示自己。想要謀利的意識,有先天和後天的因素,想當初,目不識丁的父親能用一大車粉條的差價,換回全家人一年的口糧。郝向峰感慨萬端,可惜父親已經去世,不然,他這個經濟學學士,一定要回去再請教請教。
小打小鬧的投機,在校園裏他也曾嚐試過幾次,個別女同學飯票用不完,他想辦法收到自己手中,然後換成糧票,再把糧票拿到銀川的地下交易市場賣掉。謀利是一方麵,重要的是在這樣的交易中,他明白了物品轉換後的價格差異。不過,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他捕捉機會的能力。世間的萬物,似乎都有自己的機遇和命運,每個人的機遇都是均等的。機遇均等卻難以掌握,有的人與它失之交臂,有的人與它一見鍾情,這與人的素質、修養、膽識息息相關。看來,在變化萬千的市場麵前,誰抓住了機遇,誰就抓住了縛龍的長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