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十七章:重掌乾坤(八十二節)(119)(2 / 3)

那秦任見易銘麵色尷尬,知道自己說的話似有不妥,他趕緊解釋道:“皇上,微臣該死,胡言亂語,請皇上恕罪。”

易銘轉眼看了看其他幾人,歎道:“你不說我也明白,今天的局麵,是我自己作孽,常言講:“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朕深感有負天下萬民盛望,也對不起我大秦一體良臣。就說趙龍甲吧!為朕之不智之舉,蒙受冤屈,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家破人亡。趙家滿門忠烈、感天動地,就是千秋萬載之後,世人也無不敬仰其慷慨激昂的事跡。朕要給天下一個交代,所以朕要昭告天下,要為他趙家平反昭雪。至於如何表彰其功績?如何撫恤其後人?你等先議了,報朕裁定……。”

易銘說到這裏,那趙元成自然悲喜交加、百感交集。跪在地上,說了一句:“皇上……。”淚流滿麵,再也無有他言,韓知禮、楊明義好不容易才扶起來,又安頓著旁邊坐了。

秦任見易銘說到趙龍甲一家,他內心有愧,所以秦任就又跪下了,稟報道:“皇上,龍甲忠君愛國、功勳卓著,為人正直善良、性情寬厚,又深明大義、信守大節,為其平反昭雪,自是理所當然,微臣在此替趙家謝過皇上隆恩……。”

易銘揮揮手,長歎一聲,又指了指他,讓他繼續說。

秦任又道:“皇上,微臣未能站出來與龍甲一起反對太、太吳琦玉,致使龍甲一家被其殘害,眼見同僚身死名裂,微臣身為大秦總理,卻不敢挺身而出,微臣自知罪孽深重,請皇上降罪,處置微臣,微臣絕無怨言。”

易銘先前對秦任不能堅持原則、不挺身而出地和琦玉作鬥爭,任憑她胡作非為大感失望,也本想對他責罰一番。但他想到:吳琦玉自從害死幻生,立了她兒子印生為帝,她身為太後,所處強勢,大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豈是秦任能幹預得了的。加之琦玉用心歹毒、手段卑劣,秦任若敢和她對著來,其下場隻怕和趙龍甲、朱信一樣淒慘。

所以易銘想及於此,對秦任的種種不滿,頓時就煙消雲散了。易銘還想到:秦任身居高位,雖然被琦玉連番打壓,然而他正是利用自己在位子上,不是也保護了很多人麼!甚至還安插了一些故舊身居要害之職,為他易銘這會兒重掌乾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想到這裏,易銘對秦任苦心,竟反而讚賞不已,以為這個秦任,人家才是為了大秦前途和天下黎民,忍辱負重、費盡心血,這可比趙龍甲、朱信高明多了。

於是,易銘對秦任說道:“朕知道你忠心耿耿、絕無貳心,又力所能及做了很多事。我怎麼會怪罪於你,相反,我還要表彰你,因為你為我大秦,保留了一些人,朕才能看到反戈一擊的希望。所以你對於大秦複興,首功一件。你都說說,眼下有那些人還可用?眼下情形,你有何打算?”

秦任見說了半天,這才是正事。他想了片刻,就回答道:“皇上,您此番回來,微臣就再無顧忌了。微臣不敢欺瞞皇上,微臣如此臥薪嚐膽、忍辱負重,實則是為了暗中聚集力量。本來是要藉此輔佐太子幻生,熟料吳琦玉暗下毒手,微臣防不勝防,讓她得逞。吳琦玉後來立了印生,卑職也想過,考慮到皇上您與太上、哦不,李侔,本就同宗同祖、一脈相承。天下還是李家天下,微臣如敢犯上作亂,是為篡逆,天下不容。您這一支,自幻生殿下崩薨,自此後繼無人,所以雖然吳琦玉喪盡天良、胡作非為,微臣卻一直不敢動作,微臣苦心,皇上明鑒。”

這下易銘才完全懂得了秦任良苦用心,他說道:“你能這樣想,朕深感欣慰,愛卿忠心可嘉!忠心可嘉!”

秦任又說道:“皇上嘉勉,微臣謝主隆恩,這下皇上回來,微臣所作安排,自然有了用武之地。這大秦江山,本就皇上一手締造,本來大位嬗遞、世世相接,關乎國祚民生,非得皇上血脈,可以承接,豈能旁落他人。微臣以為:吳琦玉逆天行私,是為篡逆,皇上應以雷霆萬鈞之勢,蕩滌奸邪、除民疾苦、重掌朝綱、恢弘我大秦大正盛世。這禁軍將領,多為皇上故舊,此番皇上禦駕歸來,運籌調度應無問題。隻是朝廷有嚴令,非皇上聖旨加蓋璽印,不得擅動,否則死罪,南北大營,亦是如此。眼下吳琦玉大權在握,玉璽兵符,均在她一人之手,要調動軍隊戡亂,決非易事。所以微臣認為得另覓他謀,微臣主張動用趙元成力量,周密計劃,突然動作,吳琦玉一黨絕難防備。隻這千餘人,控製了吳琦玉和小皇帝,及在京的方光琛、錢謙益等骨幹,大事可成……。

秦任滔滔不絕,似乎說得口幹舌燥,易銘讓他喝了一口茶,秦任又接著說道:“皇上,而那吳能奇、錢虎乙等,一個遠在東北,一個在東南。雖然手握重兵,通曉軍事,兼善政治,但那都是皇上您老人家的軍隊,眾將士一旦聽說您老人家歸來,怎麼敢與您作對?如何敢跟隨二人為非作歹?抗拒天威?所以微臣斷言,彼時這吳能奇、錢虎乙絕難掌控局麵。何況軍中還有陳步明、褚正烈等忠誠之士。微臣敢說,隻要吳能奇及錢虎乙膽敢犯上作亂,軍隊恐怕會臨陣嘩變也難說。即便二人造反,憑皇上雄才偉略,居於京師,運籌帷幄,調度天下兵馬,蕩平亂賊亦如探囊取物。微臣愚見,皇上以為如何?”

易銘聽了想想,覺得眼下也隻能如此,他隻是擔心,這趙元成千把人,似乎力量太過單薄。

於是,易銘無不擔心說道:“秦愛卿言之有理,我也是這麼想的,隻是隻有趙元成這麼點人,恐怕……。”

趙元成早按捺不住想發言,此時插話說道:“稟皇上,微臣手頭人馬,恐怕還沒有這麼多,微臣有點把握的,也就三四百人而已。其他人經曆幾番變故,能否調動得了,微臣心裏沒有底。”

秦任不等他說完,說道:“元成所言甚是,微臣以為:皇上可手書聖諭,以此調兵,能否調得了,微臣不敢斷定。但隻要京師各部,曉得皇上王者歸來重掌朝政,他們隻要能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就是勝利。隻要一旦知道皇上確切的消息,他們絕不會跟著琦玉走,孰高孰低、孰輕孰重、孰正孰邪,他們會分得清的,這個微臣有十足把握。

微臣還認為,這京師九門,都是蘇飛虎節製,雖然被安插了不少奸細耳目,其權力也受到限製,但蘇飛虎親信也不少,這些人可一並參與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