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十六章:再起波瀾(七十九節)(116)(2 / 3)

當然,這是先皇那時候,韓知禮雖然身居高位,然而也時常和那些下屬故舊,喝酒搓麻逛窯子,一同高尚一同爛。又老幼和三班,人人可答飛白,與弟兄夥能夠打成一片。所以大秦一朝,上上下下,個個都信服他、親近他、看重他。

潘勝安對韓知禮也從來敬服,所以對韓知禮先前的話,深信不疑。聽韓知禮要見趙元成,知道這是大事,要掉萬千人腦袋的大事,也是事關天下江山社稷、生死攸關的大事,他潘勝安如何敢怠慢。他還想到:韓知禮到了他這裏,說不定皇上也來了都難說。想到此節骨眼上,潘勝安激動得一不小心小便差點失禁。他生平隻遠遠的見過兩眼皇上,景仰之至,卻不能近身仔細端詳,他潘勝安對此耿耿於懷,也引以為平生憾事。這會兒想著皇上都可能到跟前了,所以他如何不激動,但即便如此,他不敢問也不會問。

潘勝安起身,擦拭了臉上的淚水,對韓知禮道:“侯爺,您信得過我嗎?”

韓知禮見他這樣一問,雖然不知道他意圖,但不管怎樣,韓知禮認為潘勝安還是可以信任的。於是,韓知禮說道:“潘大人,你要知道,如若不信,爺就不來找你了。你想想,這件事情要是你辦好了,可謂居功至偉。不說你一人,就是你子孫萬代,都享福不盡。咱們為官一任,除了治國平天下,不就圖個封妻蔭子嗎?潘大人,你可要想清楚嘍!”

那潘勝安居然認認真真想了一會兒,點頭不已,說道:“侯爺放心,卑職願為皇上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卑職沒有什麼大的能耐,但忠君為國、禮義廉恥還是懂得的。”

韓知禮欣慰說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這潘勝安又說道:“侯爺稍等,等我傳進心腹之人,即刻出發,快馬通知趙將軍前來。”

韓知禮問道:“他不在你這裏?”

潘勝安點頭,說道:“來過一回,小心住了半年,又走了。趙將軍神龍見首不見尾,天馬行空一般的人物,卑職雖說不知他在何處,但我有辦法聯係。”

韓知禮知道,這趙元成是大秦安全局的特務頭子,自然開展工作的方式神神秘秘、見不得光,並且從來都是忌諱莫深的。他那張秘密大網,大秦各個角落,應當都有涉及。

潘勝安開了門,韓知禮躲進另一間屋子,正是潘勝安書房。等潘勝安交代清楚了,也走進書房,既不上茶,也忘了安頓韓知禮用餐,兩個傻坐了半天,終於想起這吃飯此等大事。

潘勝安卻未敢安排韓知禮出門,他自個兒去饕餮一番了,竟帶了兩個小菜,三兩碗米飯,裝在木桶裏頭提了來。

韓知禮見這潘勝安特務做的久了,謹慎小心到無所不用其極,佩服之極,心想:此人或可大用,改天給皇上引薦引薦。

韓知禮就在潘勝安書房一個人傻等,拉屎拉尿都靠馬桶,見潘勝安像伺候他老子一般地對待自己,韓知禮心裏有些過意不去。

這邊易銘及楊明義,也起了個早,眼見陽光懶洋洋,秋風無力氣,看樣子今日天色不錯。農家早來了幾人,客氣說了一會兒話,卻又叫吃飯,易銘及楊明義盛情難卻,啃著饅頭就稀飯,窸窸窣窣,幹了幾大碗。易銘終於感覺飽了,吩咐楊明義又自包袱裏拿了一根金條子,那幾位老者,卻無論如何不要。易銘和這幾個客氣推搡許久,其中一個架不住這等盛情,好歹接過去,擺在桌上,眼睛盯著,一時卻沒誰去拿。

吃罷飯,在村子裏傻等,那老者之中,一人主動請纓,說趁此好天氣,正好進城看看。易銘擔心這山野之人,不知其中要害,去了胡亂打聽,唯恐生變,就一陣言語勸住。誰知到了下午,另外兩人說,這老者已去了半天了。易銘擔心韓知禮安危,等了一整天,眼見天黑,就不見韓知禮回來。易銘心急火燎、沉不住氣,到了晚上,眼睛不時盯著村外小道,一直也無來人。

他煩躁之下,就開始罵娘,那韓知禮祖宗十八代也叫他罵了個遍,楊明義不敢來勸,怯生生避著易銘眼光,到後來亦沉不住氣,也不停地嘮叨,說韓三要麼被潘勝安抓了,要麼是變節投降了。

楊明義喋喋不休,就要易銘趕緊換個安全的地方,易銘煩之不過,斥責了楊明義兩句。這廝如何敢放半個屁,隻好老老實實呆著,易銘見他無聊透頂、坐立不安,像他這麼大個兒,在外麵太過招搖顯眼,不敢讓他亂跑。於是硬是吩咐這廝,叫他睡覺,楊明義無可奈何,隻得爬上鋪,倒頭就睡,隻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到了半夜,那出門老者,卻回來了,趕過來給易銘說了一會兒話,隻是這老者費盡力氣,多方打聽,卻一點韓知禮的消息也沒有。

易銘絕不認為韓知禮會叛變,他隻是擔心另一種情況,那就是潘勝安有問題,隻是易銘想到:這韓知禮年歲越大,閱曆愈加豐富,他處理事情就愈加幹練成熟。像他那心思,自然不會判斷失誤而帶來不利,相反,他定然是按部就班,搞定了潘勝安,之所以不回村子,恐怕是在以防萬一。他這樣做,無非是考慮到假如潘勝安不值得信任,那麼他韓知禮就危險了,既然韓知禮有危險,那麼易銘和楊明義也是一樣,他是在保護他易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