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十三章:定鼎天下(六十四節)(97)(1 / 3)

第六十四節:紅顏一朝返江鄉,勾吳古國宴群芳。

(97)

話說大秦武威2年,公元1650年年初,這一年過了年不久,李侔、黃宗羲、王夫之等,代表大秦與大清在北京城簽訂了條約,是為“秦清北京條約”,按照約定條款,清廷須於三月前按照協定退出關內。

年前易銘帶著數萬大秦僚屬,風光無限地入駐南京。錢虎乙早就準備好了,易銘浩浩蕩蕩之眾,那內廷的,就住於江寧織造府,其餘人等,也在周邊就近安置。思沅、怡晴及魏如是等易銘的心肝寶貝,全部住進織造府內西花園。

易銘知道,這江寧織造府就是曹雪芹祖上三代居住過的地方,也是曹雪芹誕生的地方,紅樓夢中,大觀園也以此為原型。同時,這江寧織造府還是後來康熙、乾隆下江南時的行宮,據說康熙六下江南,其中五次就住在這裏。

不過易銘看來,這時候的江寧織造府並不如後世奢華雅致,規模也不大,和自己在遵義的王府差不多。

易銘本想住江南總督府,那錢虎乙也已經早早的就安頓好了,他向易銘稟報數次,都說那兒大氣,可作為易銘將來的皇宮。

易銘也聽進去了,隻是後來去見思沅,這女子喜愛西花園,說清淨雅致,無礙修行,住進來就不打算走。易銘自然順著她,於是就便宜了錢虎乙,以總督府為他江南一省宗務、政務、軍務署衙。

易銘在南京剛過了年,在北京主持大局的蔣赤信、鄭可望、李過、吳能奇等,已數度發報,說清廷退出關內,恢複中華,大秦威服四海,大王德披海內。且北京安定,萬民感念天威浩蕩,特恭請易銘北上,早日登極大寶,垂拱天下……。雲雲。

而關於易銘是不是要北上,輿論反應不一,在南京一地,早有士紳官商,力主大秦以南京為帝都。因此竭盡全力,動員各界請命,江南各地勸進易銘登極的奏表、請願書、萬人簽名冊,如江上浪濤滾滾而來。

易銘一直未表態,因見易銘似猶豫不定,這江南各界代表,無比著急,於是就想方設法,極力阻止易銘北上。

朱信、秦任、錢虎乙、許鐸等似乎也讚成,幾個天天在易銘麵前念叨,說南京曆來所處繁華、地當要衝,更為數朝故都,鍾山風雨、龍盤虎踞,有王者氣象。更兼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物產之富庶,絲毫不輸北京、西安。還說這有明一朝,洪武皇帝不也選擇以此為帝都麼……。

以上種種,令易銘煩透。他絕沒有在南京定都的想法,這並非說易銘不喜歡南京,而是出於對天下局勢的考慮。

李千秋對他說過,定都北京,有利於加強北部疆域的控製,兩百多年前,明成祖定都北京,不惜天子守邊,就是為此。否則,外族入侵之際,這朱家後世子孫,鑒於北部無關緊要,這疆域可能早就退到黃河之南了。

易銘自然讚同,所以打定主意,這大秦國都,一定要在神聖的北京,何況大臣之中有如此想法的也不少。比如顧炎武就說,凡是以南京為帝都的朝代,大多短命王朝。

易銘不迷信,但他那個時代的首都就不在於此,所以,他權衡再三,決心已下,決意北上。

易銘想到洪武皇帝朱重八,突然記起來一件事情。原來秦任前幾日對易銘說過,大秦軍占領南京之際,南京城內冒出來一些人,不知何處尋得個叫王士元的,稱其為朱由檢第五子朱慈煥,響應大秦,城中舉為內應,城破即擁立此人為王。不過錢虎乙進了城,卻叫人將這一夥子全給打散了。

考慮到朱家尚還有不小的號召力,朱由檢子女尚還有人健在,雖然死了朱慈烺和昭仁公主,朱慈炯、朱慈炤不知所蹤。但其子朱慈煥和其女長平公主尚在。易銘看過史料,知道長平公主雖然被朱由檢砍斷一隻手,好在活了下來,後來在清朝還每受優待。有鑒於此,朱信建議易銘善待朱明皇室後裔,多撫慰籠絡,易銘允了。再征求百官意見,同意之餘,對易銘寬仁聖心,無不頂禮膜拜。易銘征求了朱信、秦任等人意見,安排人手尋找,不出三日將朱慈煥擒獲。易銘叫押來看了,隻十六七歲樣子,見著易銘的時候,膽怯文弱渾身發抖,正是朱由檢第五子。易銘動了惻隱之心,決定封他為“明公”,封邑鳳陽、蚌埠、定遠三縣,還下詔撥付專款修葺鳳陽明皇宮皇陵,賜朱慈煥開府儀同三司。朱慈煥匍匐於地,喊了易銘萬歲萬萬歲,自稱“臣”,易銘見他自我定位很清楚,腦子也很清醒,要求也不過分,於是很滿意。

第二日,易銘率領百官,特別邀請“明公”朱慈煥同行,前往鍾山南麓明孝陵祭拜朱元璋。他拈香奠酒,正兒八經行了三跪九叩之大參禮。後來手書“治隆唐宋”四個大字,安排朱彝尊等人鐫刻於石碑之上,以示尊崇優渥。範曠其人,見得易銘此舉,感恩莫名、尤為激動,這廝逢人就說:舉凡朝代更替、江山易主,古往今來,有誰能像大秦大王這樣:對前朝開國君主、皇室遺脈,會有如此尊崇優渥、仁義相待麼?

世人聽得,莫不身受感同。

就在這日拜謁事畢,已是下午,易銘回到住處,走進西花園,他本想告知思沅、怡晴及琦玉,讓她們作好北上準備。

剛進園,見陳沅、思沅、怡晴、七豔及琦玉都在,隻是陳沅以手巾頻頻擦拭眼淚,旁邊眾姐妹不住安慰著。

見易銘進來,眾女子趕緊行了禮,那陳沅啼妝滿麵殘紅,越發楚楚動人。易銘心裏奇怪,趕緊問道:“姐姐,誰惹你生氣了?”

琦玉代為回答道:“大王,這王府內,誰敢惹她生氣。姐姐是剛才得到消息,說周興侯夫人養父過世,夫人感念當年養育之恩,所以難過,哭著呢!”

易銘這才想起來陳沅紛繁複雜的身世,於是說道:“這兒離蘇州也不遠,何不回去看看?”

聽易銘如此說,眾人大感意外,其中最為激動的,不是陳沅而是思沅,但見她朝易銘靠過來幾步,問道:“大王,此話當真?”

易銘見她依舊身著素服,但清麗氣質,超凡脫俗,易銘竟看呆了,他喃喃說道:“妹妹,我什麼時候騙過你。”

思沅激動萬分,握住陳沅雙手,興奮叫道:“姐姐,大王說了,準我們回老家去看看。”

那陳沅也感動不已,雖然還在掉眼淚,但內心更多則是欣喜,所以就不住地說著感謝的話。

琦玉一旁又問道:“大王,夫人也要前去嗎?”

易銘看了琦玉一眼,心想:你這祖宗又要管起我家裏的事情來了,又見她似乎也想出去散散心,就說道:“前頭資政電報說將從海路到南京,與本大王彙合後一並北上,他南下需要些時間,這段時間我也想出去走走。眼下在蘇州駐守的是周文秀,他發報說蘇州形勢安好,秩序恢複正常,所以我也想要去看看。你們在場的,一個不落下,全部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