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示意眾將稍安勿躁,每當他要說話,眾將是不敢交頭接耳、嘻嘻哈哈不當回事的。相反,他們會身板挺得筆直筆直,嘴巴會閉得嚴絲合縫,一個字也不敢蹦出來。這麼些年來,他們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吳三桂看了一遍堂上眾人,說道:“各位弟兄,想必都在揣測我吳三桂的想法,這些年承蒙大家看得起,眾弟兄抬愛,我吳三桂在此謝過。”
他俯身向眾人彎腰深深鞠了一躬,那些人哪裏見過吳三桂如此的客氣過。見他如此,佯裝嚇壞了,趕忙將他扶住,一個勁的謙虛,不住的陪著不是,好像這樣犧牲了尊嚴才能挽回大帥的顏麵。
吳三桂內心在笑了,他想:還是這幫哥們夠意思,這些年來老子說東他們不敢往西,說行沒有人敢言否,就投大清,當年也還不是義無反顧的投降了。
隻是吳三桂看著看著,對於眾人腦袋後麵拖著的辮子,卻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覺得不自在。
他抽出身後牆上掛著的寶劍,眾將正費解間,隻見吳三桂伸手從腦後抓過那條黑黝黝的辮子,“哧”地一聲,當即割為兩段,眾將見狀,大為驚恐。
或許現在的人留個什麼發型,比方鍋鏟頭、飛機頭、莫西幹、胭脂魚、馬尾辮以及其他叫不出名堂的雜七雜八的頭式,中分亂分、染黃染紅,那都是個人愛好和自由。旁人雖然看著別扭、感覺不爽,你也隻得忍受。而當時是個什麼情況呢?當時人男女都長發,男人梳辮,女人挽髻,頭式頗多規定及限製,甚至下薙發令,強行剃發,所以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說法。
而吳三桂此舉,不正是明目張膽要背叛清廷麼!吳三桂其他本事不說,他在反水這件事上,可從來都是當斷立斷,頗有心得的。
有緊跟意識的幾個將領,看見吳三桂如此舉動,正要效仿,還是郭雲龍冷靜沉著有見識。他趕緊出麵製止,對一幹人說道:“各位,且慢!”
眾將轉而注視著他,郭雲龍又說道:“各位將軍,既然大帥決心已下,我等當義無反顧跟隨大帥,反了就反了。當今之際,我們有眾十萬、兵強馬壯,放眼天下,誰奈我何?”
眾將聽他鼓動,皆起哄說:“好!”
吳三桂也點頭表示讚許,郭雲龍得意洋洋,又道:“眼下情勢未明,我們還不能剪了這條馬尾辮子,以免清廷察覺。當務之急,在下以為,應當機立斷做三件事。”
吳三桂追問:“哪三件事?先生請講。”
郭雲龍答道:“其一,設置關卡,封鎖消息,在我軍所轄之地,為了掌控形勢,應當立即清除滿人,誅殺異己,迅速穩定形勢。就是不殺,該抓的都要抓起來,以免走漏消息。”
吳三桂說道:“好!就這樣辦,先生請再說。”
郭雲龍又說道:“其二,除了加緊與大秦使臣談判“招撫”之事,還得飛報大秦我軍意圖,讓大秦派遣川中精銳,即刻東進,與我合軍一處,防禦北方豪格及南方多鐸等。同時盡快準備向大秦派出使團,求得大秦援助,更麵見大王,商議合軍一處後諸事。如有可能,委以大帥或為鄂、陝之主,或封贈個什麼名頭也好,比如封個候?或封個王?這個也緊要。還得準備厚禮,恭祝秦王大婚之喜,也算是我等後家的陪嫁。”
吳三桂聽到此處,不覺眉飛色舞,心花怒放,他連連說道:“好好好!我也算是娘家人。至於封賞一事,這個這個,各位弟兄,並非我吳三桂貪戀虛名利祿,這樣無非也是為弟兄們謀一個好的前程。”
眾皆心花怒放,樂於被他忽悠,均答著說:“是!”
郭雲龍接著說道:“其三,各軍收縮防守,堅守不出,整軍備戰,靜觀其變。如清軍得到消息來攻,不妨一戰,戰事有利則趁勝追擊,擴大戰果,增加與大秦談判籌碼。不利則且戰且退,步步為營,保證不失。必要時放棄陝西一線,向南靠攏,如清軍不進,我軍可適時而動,進退自如,主動在我。不知大帥和各位將軍以為如何。”
吳三桂遍視諸將,見都深以為是的樣子,一時心情大好,甚為欣慰,更加堅定了他的反叛決心。
吳三桂就說道:“各位弟兄,郭先生意思,你們以為如何?”
吳之茂抱拳朝吳三桂一揖,大聲道:“大帥,卑職願聽大帥號令,隻是我們表麵上還要不動聲色,大帥要提防陝西關內清軍,數量也有好幾十萬。這關內清軍由豪格統領,這家夥也不好對付,如果走漏消息,謹防他們翻臉不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