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四章:初到名城(第十七節)(37)(1 / 2)

第十七節:一番高論敷衍過,又有智者圈合成。

(37)

話說易銘與眾人大堂閑談,提及國體政體,因關乎天下大計,易銘覺得有必要向堂上眾人表明自己的態度。於是易銘說道:“國體政體、國家形式,那是各個國家傳承和自身發展、改革的成果。至於這個國體是奴隸製國家製度也好、封建製國家製度也好,或者是資本主義國家製度或社會主義國家製度,那都是各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至於國家的管理模式、結構形式、選舉製度、政黨製度、決策製度、司法製度、官吏製度等,也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的。世間不能隻有一種文明、一種社會製度、一種發展模式、一種價值觀念。

我主張維護世界多樣性。如同世間不能隻有一種色彩一樣,各國人民都有權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製度和發展道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我讚同發展模式多樣化。國家之間,國體政體求大同而存小異……。”

易銘本來還想胡扯一通的,但他見下邊眾人,聽了他一番高論,舉止反應,呆若木雞,如墜雲裏霧裏一般,他就止住,沒有再說下去。

那錢虎乙傻站著,嘴巴張的老大老大,半天才喃喃說道:“主公高論,卑職隻聽明白兩三分!但感覺立論精辟,見識卓絕,令卑職不敢辯駁,不敢辯駁,自愧不如!自愧不如!”

那錢虎乙嗟歎不已,眾人也如同聽天書,他們怎麼會懂得這些!什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發展模式等等,他們壓根兒連這些概念都沒有。這些詞兒,眾人生平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所以從易銘口中講來,無異於對牛彈琴。

那錢虎乙隻好轉移話題,先前被易銘一番高論搞得不知所雲,可能有些不服氣,就針對易銘短發做起了文章。他說道:“主公怎麼會剪了個寸把來長的短發?何況清軍南下,下剃發令,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我華夏萬民,無不以命相抗,主公所蓄之發,近似光頭。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複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主公其意,在下確實不懂,請主公明示。”

易銘又是一驚,感覺這個錢虎乙也不是善茬,因為當時天下萬眾,對剃發令恨之入骨,甚至因此血案連連也在所不惜。而他倒好,自己剃了,如若解釋得不能讓眾人滿意,難保不落人家口實。

易銘正不知如何回答,猶豫之際,李千秋自接過錢虎乙話題說道:“虎乙多慮了!主公有感於韃子橫行天下,占我華夏、強行薙發、燒殺淫掠、無惡不作。所以主公剃發不是為了屈從韃子,而是斷發明誌,主公立誌韃子一日不驅除,就一日不敢蓄發。”

易銘聽李千秋如此一說,恍然回過神來,對李千秋臨機應變,深感佩服,趕忙插話道:“對對對!軍師說得對,我也是這個意思,何況我剃發也不是像韃子那樣,腦袋後麵還留了條難看的金錢般大點的辮子。你們看看,我這腦袋上有沒有金錢鼠尾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