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曾說,“當今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取代市場來組織一個複雜的大型經濟。問題是,市場既無心髒,也無頭腦,它沒有良心,也不會思考,沒有什麼顧忌。所以,要通過政府製定政策,糾正某些由市場帶來的經濟缺陷”。這種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幹預,自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產生以來,顯得愈發重要。政府對經濟的幹預主要是通過經濟政策來進行的。目前在我國,經濟政策已受到政府部門、學術界及企業界等社會各界的充分重視。許多高等院校的經濟學或經濟管理專業開設了經濟政策學課程,經濟政策學已是當今經濟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國政府部門對經濟政策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視,不少政府部門設有各種各樣的政策研究室或研究所。另外,有些大型企業,為了利用好政策,也成立政策研究部門。經濟政策作為政府調整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越來越重要,因此,人們對經濟政策也越來越重視。
不可否認,經濟主體的各項經濟活動,都是在宏觀經濟大環境下進行的,自然離不開經濟政策的指導與約束。曾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是這樣說的,如果我們把經濟活動比作阿基米德所說的地球,經濟理論則是一個支點,那麼經濟政策就是撬動地球的杠杆。而經濟活動是充滿變數的,當今國內外經濟環境複雜多變,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需要用新的方法去思考,用新的理論去回答,用新的政策去解決。因此,政府對經濟政策也應不斷調整和更新,以調整各種經濟關係、有效引導經濟活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經濟主體的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織,而經濟政策的每一次調整,幾乎都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格局的調整,這給經濟調控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通過解讀經濟政策,有利於政府更好的發揮政府調控的作用,更好的製定經濟政策。
本書的內容主要由七章組成。其中第一章對經濟政策的內涵、目標、功能、特征以及分類等方麵做了介紹,以便讀者從總體上了解經濟政策,充分認識解讀經濟政策的重要性。第二章至第七章是本書寫作的重心。這六章分別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產業政策、社會保障及就業政策和外貿政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讀。此外,本書還有一個附錄,介紹了主要熱點經濟政策詞彙,了解這些詞彙同樣有利於讀者更好的解讀經濟政策。本書最大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解讀經濟政策過程中,不僅注重理論方麵的分析,而且還注重用國、內外有代表性的事例來剖析政策,加深讀者對經濟政策的了解和吸收,培養和提高讀者解讀、分析經濟政策的能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是經濟的孤島,國內經濟的運行受國際環境影響的廣度和深度越來越大。當前全球經濟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影響到底如何,美國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東亞經濟能否與美國經濟“脫鉤”而保持自主性增長,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如何,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程度有多大,全球流動性過剩對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等的影響如何,等等。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呈現出一些眾所周知的新特點,這使得我國經濟同樣麵臨著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會不斷調整和更新經濟政策,有效指導經濟活動。通過解讀經濟政策,不僅可了解政府製定經濟政策的真實意圖,還可預測在何種經濟形勢下會采取何種政策措施,做到未雨綢繆。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資料、文獻,在此向有關文獻的作者致謝。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經濟政策的發展與進一步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值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之時,將本書呈獻給商界、政界、投資界以及其他社會各界人士,希望能為他們提供有益的幫助。本書同樣適用於所有對中國經濟問題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錯誤在所難免,誠懇歡迎廣大讀者批評和指正。
編者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