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隱於野,薑太公垂釣於渭水,李白遊玩於山水之間,是因為喜好悠閑懶散的緣故嗎?是因為沒有恰當的時機啊,如果機會到來,便會遊魚化龍,成就一番事業。
陳京一直認為自己之所以這樣遊手好閑,正是因為沒有好的機會,如今這機會就在自己的麵前,又如何能不抓住?
翻開秘籍,隻見第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不是《周易》裏的嗎?陳京撓了撓頭,心中一陣疑問,好在旁邊還有注釋。
“這裏是說天道運行不息,君子當順從天命,順天而為。”(本人在這解釋一下,《周易》早於道教,而道教把這本書奉為經典,所以會有人按照無為的思想解釋或誤解這句話也有可能吧。)
“然大道無形,萬物有形,道存乎於萬物而生於萬物,相生之物,雖有形而似無形,知其形而用其物者為下乘,明其意而用其物者為中乘,曉其道而善用者為上乘。
吾觀當今武林,大多困於形,嚐遊於東洋,見武者豐於體而壯以力,歎其愚;遊於民間,見五禽戲而歎其意;訪武當,觀其太極之道而歎其善,三歎之後方有所悟,故作此書以明後人,勿困於形而藏於意,勿用其器而失其道,如吾所言,可知天命,雖有萬夫之阻,亦可從容過之,然學吾武學者,須無它學所困,若不從言,須有性命之危,甚之,甚之。”
這如前言一般的東西看的陳京雲裏霧裏,且後麵沒有注釋,但他也知道了學這本《無名劍譜》需要沒有學過別的武功,怪不得那金無邪將這本書交給他,也為自己竟有緣學到這樣的絕學而慶幸。
來到後院,陳京翻開劍譜的後麵,隻見畫著一個個小人如此這般的舞劍,定睛看去,仿佛活了一般,陳京拿起了那把從女子手中奪來的劍也隨之舞了起來,前撩後挑,劍有形而力無形,陳京逐漸陷入了對劍法的悟道中。
這套劍譜描寫了五重境界:第一重劍便是劍,這要求練劍者悟出劍意,利用劍的形狀與用劍的招式傷敵。
第二重劍不是劍,要求練劍者不再拘泥於劍的形狀,而是學會用“劍勢”傷敵,仿佛手中持有的不是劍,抑或真的不是劍。
第三重人即是劍,這層要求練劍者藏“劍”於心,人便是一把鋒利的劍,手中可無劍,隻須心中劍意生,便可傷敵於無形。
第四重道心藏劍,練到這一層,從外表看不出是一名劍客,和普通人無異,即使用劍時也無法讓人感受到一絲劍氣,但是大巧若拙,劍出則見血,不會有一絲差錯。
第五重劍便是劍
陳京心中疑惑,這前四層都有或多或少的解釋,唯獨這第五重不僅名字和第一重一樣,還沒有絲毫注釋,但未到達第四重,也不必過早關心這第五重劍法,便隻好繼續修煉,神遊於劍意之中。
卻不知過了多久,天空已然泛白,陳京被一聲雞叫所驚醒,卻未覺一絲疲倦,隻是從心裏感到,這劍法不困於劍,不管用的是什麼武器都能發揮很強大的威力。
一般來說,刀有劈、砍,劍有挑、刺等不同的手法,隻是這劍法似乎不困於劍的外形,卻將劍有如臂使,如此靈活讓人防不勝防,無從下手。
陳京哪裏知道,一般人即使修習十餘年也不會有他這樣的想法,學習這劍譜反而會各種不適應,隻有陳京這天生的武學奇才才能夠駕馭這本武學秘籍,這也是為什麼金無邪雖然舍不得,卻還是將此書贈送給他的另一個原因。
而這套劍法的劍意也漸漸被陳京所掌握,他在不知不覺中練到了第一重,這第一重給陳京的感覺便是世界更加清晰,精力也更加充沛,再無當初的習慣性疲倦,讓他很是受用。
練完劍後的陳京神清氣爽,看看天已大亮,想起自己昨日已經應聘成功,今日確是要去招聘別人,不禁一陣苦笑,他對這東西一竅不通,卻也隻有硬著頭皮上了,用清晰的大腦一目十行的看完了材料,期間也隻有幾分鍾,卻讓他深深感覺到這家公司招聘的嚴格,現在重任加身,他也隻好趕到人才市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