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業內專家表示,存貸比取消之後,未來的我國銀行流動性監管指標大概率將由巴賽爾協議III中的流動性覆蓋率與淨穩定資金比例來勝任。這兩個指標比存貸比更細致,不僅包括存貸款科目,還包含對期限及流動性的考量,幾乎覆蓋資產、負債兩端。
為銀行衝時點攬儲減壓
過去每到月末、季末及年末考核時點,銀行通常通過提高存款利率或是發行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來達到攬儲目的。存貸比取消之後,將緩解銀行衝時點壓力。一家銀行的理財部負責人表示,以往因為銀行要完成季末存貸比考核,不得不通過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來變相攬儲。因此,每到季末時點,大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會有所上升,以吸引市場資金。隨著今後取消存貸比考核,將使得月末以及季末效應更為淡化,以往一到季末,銀行理財就大規模派紅利的現象將越來越少。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刪去有關存貸比監管指標的規定會減輕銀行一些壓力,但仍難在短期內改變銀行“存款立行”的經營策略,銀行吸存壓力仍將長期存在。此外,由於利率市場化加深導致銀行淨息差受壓,尋找客戶存款等低成本資金來源的壓力反而會有增無減。
助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除了為銀行攬儲減壓,存貸比刪除更為市場所期待的意義是銀行能夠釋放放貸能力,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更多的貸款和更低的融資成本將被期待。
理論上,存貸比監管指標取消後,以商業銀行存貸比最高能達到約80%計算,16家上市銀行將新增人民幣貸款約6.6萬億。然而,盡管市場預測出上萬億規模信貸可以釋放,但市場也預期銀行信貸難以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因為即使沒有存貸比的約束,銀行的放貸節奏還受合意貸款、資本充足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多項指標約束。取消75%紅線所釋放出的資金能否轉化為信貸投放,則需要銀行根據自身經營情況進一步考量。
記者采訪的多數專家認為取消存貸比監管指標將助力社會融資成本降低。中金公司表示,盡管取消存貸比監管指標不一定意味著信貸投放會明顯增加,但存貸比監管的存在阻礙了銀行體係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過程,特別是存貸比較高的中小銀行。銀行體係資金成本降低,將會逐漸傳導到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下降,有助於宏觀經濟的企穩。
存貸比取消對居民的影響
存貸比取消對老百姓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麵。
股民受益。存貸比取消之後,銀行的盈利能力將得到提升,對銀行板塊是利好,中長期來看,低估值的銀行股上漲潛能較大,股民們可以從中受益。
存款搬家現象減少。過去每到月末、季末及年末考核時點,銀行通常通過提高存款利率或是發行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來達到攬儲目的,存貸比取消之後將緩解銀行衝時點壓力,存款利率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趨於穩定,波動性降低,投資者在月末、季末及年末恐無法再買到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存款搬家現象也將減少甚至消失。
個人及小微企業貸款更加容易。銀行可供放貸的資金增多了,個人及小微企業貸款會更加容易,融資成本也將會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