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經濟學通才的保羅·薩繆爾森有一句名言:“在當今社會,誰不學習經濟學,誰就不懂得怎樣生活。”
這句通俗而蘊意無窮的名言彰顯了一代經濟學大師的智慧:當今社會,經濟學知識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處處都有經濟學。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項活動,都與經濟因素有關。從經濟學的視角看這些個人活動,每一種活動都與社會的經濟活動相關聯。生活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人,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須懂得經濟學,利用經濟學。
比如,電視、報紙在談到某些經濟現象時,經常會涉及一大堆經濟領域的名詞。這些名詞大到金融危機、通貨膨脹、泡沫經濟、人民幣升值、物價上漲、外彙儲備、財政赤字等,小至房貸、保險、稅收、工資、促銷返券等……
這些經濟領域的名詞,對於專家學者來說,可能算不了什麼,但對於不懂經濟學的人而言,這些名詞聽起來就如霧中花、水中月,讓人琢磨不透。
那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如何才能迅速地了解經濟學,運用經濟學,並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呢?
其實,要想弄懂經濟學,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所謂經濟學就是經世濟民的科學,是研究人類個體及其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需求和滿足這種需求的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可以說,生活中處處都與經濟學有關,而任何經濟活動也離不開老百姓的生活。
為了編寫一本老百姓一看就懂的經濟學讀物,我們用通俗的語言、現實的事例、直觀的視角,深入淺出地解析了各種經濟名詞、經濟現象,以及不同領域的經濟活動。具體來說,本書試圖通過以下三點特征來滿足讀者的需求:
一是通俗化。本書盡量避免經濟學理論中的公式、數字、模型等抽象化的專業知識,盡量使用最生活化、最簡單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釋生活中各種經濟現象背後的經濟學原理,使讀者不需掌握專業知識就能看懂本書。
二是實用性。本書列舉大量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經濟活動,用經濟活動中提煉歸納出來的經濟學知識注釋和闡述經濟學理論,讓人感到經濟學理論實用、親切。
三是知識性。本書雖然是通俗化的經濟學讀物,但是通俗絕不是庸俗。本書的每一章節,都緊緊圍繞重要的經濟學原理和經濟術語展開,涉及了眾多的經濟學概念、經濟學原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編者認為,編寫一本老百姓都能看懂的經濟學讀物,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它不但能幫助讀者釋疑解惑,還可以指導人們科學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幸福,越來越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