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就應走中國特色的金融之路
財政金融
作者:許銀鋒
摘要:國有商業銀行經營體係不完善會造成社會上一些需求和生產開發不出來,或者,造成理財產品和影子銀行的活躍,貨幣成為一些人象“囤積奇貨、哄抬物價”一樣作為牟利的工具,使商品流通成本升高,不利於市場經濟發展;凡是符合放貸條件的企業、團體及個人,不論是用來投資還是用來消費,都應得到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現在,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過多地傾向於投資領域,而對消費領域卻不足;通過政府的作用,將原本不符合放貸條件的勞動者群體轉變為符合放貸條件的群體,有針對性地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擴大落後地區銀行的規模和完善經營體係,搞活地方市場經濟。
關鍵詞:金融改革中國特色
在中國,投資占GDP總量增長的貢獻率相對比例較大,消費所占比例相對較小。究其原因:在中國,地方GDP總量的增長情況是考核地方政府官員政績的重要指標,因此,各地方政府之間的官員,包括省與省之間、市與市之間、縣與縣之間、鄉鎮與鄉鎮之間在經濟發展上相互競爭、相互攀比,爭先恐後。他們主要依靠積極投資、擴大外貿來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在投資方麵,例如,投資興建先進科技產業,引進先進設備,提高競爭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來招商引資;投資開發商業街、商業廣場,搞活本地區的市場,還想方設法鼓勵民間投資等等,而且投資是一種最見效的方式。他們不會刻意去擴大本地需求,因為需求的產品如果是本地區內企業生產的,能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如果是外地生產的,隻能促進外地的發展,而自己是自耗實力、自廢武功、自尋死路。因此,長期投資造成產能日益過剩,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日益下降。投資最終服務於消費,社會上對擴大內需的呼聲和要求越來越高,但沒有哪位地方政府官員會去注重這件事。
各地方政府官員為了籌集投資所需的資金和支持本地區企業的投資,往往會通過各種手段幹預和操縱本地區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這就使大部分貨幣流入投資領域,而在消費領域卻不足。這樣,違背了貨幣的本質作用,不符合商品流通的要求。從理論上講,貨幣的最高境界是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充當媒介的作用,因為是充當商品流通的媒介,所以它本身是不存在利率和利息的,而應是國家利用其具有的特殊功能製定利率和利息用來充當貨幣生產和流通的成本、物價上漲部分以及調控管理經濟等,不應象稀缺物品那樣被一些人用來從事“奇貨可居、投機取巧”活動,作為牟利的工具;市場上商品的流通是需要貨幣作為媒介的,因為是充當商品流通的媒介,所以凡是市場上有商品流通或商品流通潛力的地方就應該有貨幣;貨幣的生產及價值是通過國家實現的,因此,應有其公益性,央行及其屬下的國有商業銀行作為國家專門負責貨幣生產和流通的部門,它的最高職責就是充分實現貨幣的媒介功能,在市場上商品流通中缺乏貨幣的地方要保證有貨幣的供應,那就是市場上凡是有商品流通或商品流通潛力的地方都應得到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因此,央行及其屬下的國有商業銀行有責任和義務向那些符合放貸條件的企業、團體及個人提供信貸服務,而不是把工作中心放在追求本部門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利益上。在市場經濟中,投資過程是商品流通活動,消費過程也是商品流通活動,所以,凡是符合放貸條件的企業、團體及個人,不論是用來投資還是用來消費,不論是在發達地區還是在落後地區,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應得到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而它不應成為一些部門、機構操縱和專用。一定時期的貨幣放貸數量應有這個時期符合放貸條件對象的需求量決定。所以,該貸的貸,不該貸的不貸,搞“錢荒”會誤傷了那些符合放貸條件的群體。否則,一方麵,不符合放貸條件的對象卻得到了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造成銀行呆壞帳,特別是呆帳多,還造成市場上出現通貨膨脹;另一方麵,符合放貸條件的對象得不到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會造成一些需求和生產開發不出來,或者,他們會付出更高的代價通過其它理財產品、影子銀行等渠道獲得貨幣,為理財產品和影子銀行提供了商機,造成理財產品和影子銀行的活躍,貨幣從而成為一些人象“囤積奇貨、哄抬物價”一樣作為牟利的工具,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有一部分原因是國有商業銀行經營體係不完善造成的。這樣,實質是提高了貨幣的身價,會降低了下層勞動人民的購買力,影響市場需求。這就違背了貨幣的本質作用,影響商品的流通,也就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