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氯化烴殺蟲劑最值得注意的事實之一是它們對肝髒的影響。在人體所有器官中,肝髒是最不尋常的。從它的功能的廣泛性和必不可少性來看,肝髒的作用是無可匹比的。肝髒控製著許多要害的機體活動,因此即使它稍受危害也極可能引起嚴重後果。它不僅產生膽汁去消化脂肪,而且它具有重要的位置和特殊的循環渠道,這些渠道都聚集到肝髒中來,這樣,肝就能夠直接得到來自消化道的血液,它由此而深刻地參與了所有主要食物的新陳代謝。它以膽糖的形式來貯存糖份,而以葡萄糖的形式釋放出嚴格定量的糖份,以此保持血糖的正常水平。它製造了身體中的蛋白質,其中包括一些十分重要的、與血液凝結有關的血漿組分。肝髒在血漿中保存著膽甾醇的固有水乎,當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超過正常水平時,肝髒就會起鈍化激素的作用。肝髒是許多維生素的貯存地,反過來一些維生素也有助於肝髒保持自己的正常功能。
如果缺少一個正常起作用的肝髒,那麼人體就會被解除武裝——無法防禦不斷侵人身體的各種各樣毒物,其中一些毒物是正常新陳代謝的副產品,肝髒能夠迅速、有效地去掉這些毒物中的氮元素,從而使這些毒物轉為無毒。但是那些外來的異常毒物也可能被肝髒解毒。“無害的”殺蟲劑馬拉硫磷和甲氧基氯的毒性小於它們的親族,這僅僅是因為肝髒酶可以處理它們,通過這一處理,它們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因而它們致毒能力也被削弱了。用同樣的方式,肝髒處理了我們所攝入的大部分有毒物質。
我們的抵抗外來毒物和本體毒物的這一防線現在已被削弱,並且正在瓦解之中。一個受到殺蟲劑危害的肝髒不僅再不能保護我們免受毒害,而且它的整個多方麵的作用都可能被損害。這一後果不僅影響深遠,而且由於這種後果變化多端和它們不會立即顯示出來,使人們很難看出引起這些後果的真正原因。
由於現在幾乎遍地使用導致肝髒中毒的殺蟲劑,去觀察肝炎的急驟上升是很有趣的。肝炎的上升開始於本世紀五十年代、並一直持續地波浪式上升。據說肝硬化也在增加。雖然證明原因甲產生結果乙是件明顯困難的事——在人類中證明這件事比在實驗動物中證明更困難,但一般簡單地認為肝髒疾病增長率與肝髒毒物在環境中的增長之間是不直接相關。究竟氯化烴是不是主要原因,在當前我們接觸這些毒劑的情況下,這個問題看來是很難弄清楚的。因為這些毒劑已被證明具有毒害肝髒的能力,據推測還能減低肝髒對疾病的抵抗力。
氯化烴和有機磷酸鹽,這兩種主要的殺蟲劑都直接影響神經係統,雖然作用方式有所區別,這一點已經通過大量的動物實驗和對人類的觀察搞清楚了。DDT作為首先廣泛使用的一種新型有機殺蟲劑,它的作用主要是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係統;小腦和高級運動神經外鞘被認為是主要受影響的區域。根據一本標淮的毒物學教科書記載,諸如刺痛感、發熱、搔癢,還有發抖,甚至驚厥等感覺都可能由於接觸了足夠量的DDT而出現。
我們對DDT引起的急性中毒症狀的第一次認識是由幾位英國研究者所提供的,他們為了解DDT的作用後果,有意地讓自己暴露於DDT中。兩個英國皇家海軍生理實驗室的科學家通過與覆蓋著水溶性塗料牆壁的直接接觸讓皮膚吸收DDT,這些塗料含有2%的DDT。這些DDT是附在一層薄薄的油膜中塗上去的。DDT對神經係統的直接影響在他們關於他們症狀的口頭敘述中是很清楚的:“困倦、疲勞和四肢疼痛是很真實的事情,精神狀態也極為困惱……易受刺激,討厭任何工作,當遇到最簡單的思考課題時,感到腦子不夠用,這些痛苦交織在一起常常是相當巨大的。”
另外一位曾在自己皮膚上塗抹DDT丙-酮溶液的英國實驗者報告說,他感到四肢沉重和疼痛,肌肉無力,而且有“明顯的神經性緊張痙攣”。他休息了一個假期,身體有所好轉;但當他回到工作崗位後,他的狀況又惡化了。而後,他在床上病倒了三星期並受到持久的四肢疼痛、失眠、神經緊張和極度憂慮感覺的折磨。當戰慄動搖他全身的時候,這種戰慄使表現出的全部症狀看來與鳥類受DDT中毒的景象十分相似。這位實驗者10周未能工作,在一年年底,當他的病例被在一個英國醫學雜誌上報道出來時,他還未完全複原。(除了這一證據,一些在自願者身上進行DDT實驗的美國研究者不得不應付受實驗者們關於頭痛和“明顯的屬於神經起因”的“每處骨頭都疼”的訴苦。)
現在接受實驗者們有許多病例記錄,在這些記錄中,病情的症狀和整個發病過程都指示出殺蟲劑是發病原因。這些典型的患者都曾經在某種殺蟲劑中暴露過,在采取了將所有的殺蟲劑從環境中消除掉等處理措施之後,病狀就會消失。更加意味深長的是,隻要再和這些罪惡的化學物質相接觸,病情又會複發。作為對一種疾病進行醫學治療的根據,這種證據已足夠了。這種證據完全能起到警告作用,使我們認識到明明知道有危險而偏要冒著危險去把環境浸透於殺蟲劑之中,我們的冒險行動是愚蠢的。
為什麼所有處理和使用殺蟲劑的人沒有表現出一種相同的症狀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個體敏感性問題。有一些證據表明,婦女比男人更敏感,年輕人比成年人更敏感,那些經常在室內坐著不動的人比那些過著露天勞動或艱難生活的人更為敏感。除這些差別之外,還有一些客觀存在的差別,盡管它們是沒有規律的。是什麼原因使得一個人對於塵或花粉呈變態反應,或者對某一種毒物敏感,或者對某一種傳染病容易感染,其答案是一個醫學上至今還沒有解決的奧秘。然而這一問題客觀存在著,並影響著大量的人群。一個醫生估計,他們病人中的1/3或更多的人表現出一些過敏症狀,並且這種人的數量還正在增長著。不幸的是,過敏性在人體中可以突然地、急促地使抗過敏性發展起來。事實上,一些醫學人員相信,斷續地暴露於化學藥物中可以產生正是這樣的敏感性。如果這是真實的,加麼它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遭受職業性持續暴露的人身上進行的一些研究幾乎沒有發現什麼中毒的跡象。由於持續的與這些化學藥物接觸,這些人們產生了抗過敏性,這正如一個變態反應學者通過給病人反複地用小劑量注射致敏藥物,而使他的病人產生抗過敏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