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勇
休閑與人的生活品質、生存境界內在相關,直接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所謂休閑,就是人的自在生命及其自由體驗狀態,自在、自由、自得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其最基本的規範,人生境界的休閑與社會狀態的和諧內在相關。休閑文化即是人的休閑體驗、休閑活動、休閑境界,社會的休閑方式、休閑狀態、休閑理念所體現出來的各種文化現象。就廣義的層麵而言,休閑文化可以涵蓋休閑理論和休閑學科;就狹義的層麵而言,休閑文化的涵義側重於社會的、現象的領域,休閑理論側重於意識的、思辨的領域,休閑學科則側重於規範的、係統的教育領域。休閑文化在提升當代生活品質,推動和諧創業,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而休閑理論的研究,休閑學科的建設是實現這種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的重要保證。
一、休閑的理解
休閑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它既指一種活動過程,也指一種生活狀態,又可以是指一種理想追求。
休閑一詞是英文Leisure的中譯,英漢詞典中一般解釋為空閑、閑暇、從容。
該詞由拉丁語Licere經法語而轉來,含有許可、守法、美德的意思,這與西方最早對休閑的理解基本一致。從“休閑”的西方詞源學上說,它的本來意義是同知識、德行等文化內容相關聯,是同快樂、幸福等生活和生存狀態聯係在一起的。
從古漢語字義上考察,“人倚木而休”,“休”的意義除了“休息”、“休假”之外,還包括“美善”、“吉慶”的意思;“閑”除了“安靜”、“閑暇”之意外,還具有“中規中矩”的涵義,延伸的意思可指人的生存活動、生命意義的一種價值尺度,也即“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休”與“閑”的組合顯示了“休閑”所特有的文化內涵,表明休閑與人的身心休整和頤養活動相關,是一種和美德、快樂、幸福相聯係的狀態,具有深厚的人類生命和生存的價值意義。
概括國內外的休閑學研究,主要從以下角度來定義“休閑”概念:第一,從時間角度,人們一般將休閑定義為空閑時間,即除了工作和負有其他責任之外的時間;第二,從遊戲的角度,認為遊戲具有自由性、娛樂性和無目的性,能給人帶來自由和愉快,因此遊戲本質上就是休閑;第三,從思想、精神狀態的角度,認為休閑意味著人所保持的平和、寧靜狀態,是輕鬆自如並淡然處事的精神狀態;第四,從心理體驗的角度,認為休閑從根本上說是那些有益於個人健康發展、帶來最佳內心體驗的活動,是“以欣然之態做所愛之事”,這種理解超越了“工作-空閑”的截然劃分;第五,從主體選擇和內在動機的角度,強調休閑是具有高度的自由選擇與很強的內在動機的活動,並非消極的無事閑著,而是有著積極的意義;第六,從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角度,認為休閑是人的生存和活動的自由狀態以及對人自身價值的自由體驗。
休閑的理解與體驗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創造性和深刻的人文性、精神性。休閑活動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和內容,不同的人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歡所適應的休閑方式和活動內容,獲得各自的享受和體驗。休閑的這種內在要求和目的指向,與馬克思強調共產主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完全解放、達到人的全麵自由發展的觀點相一致。可以說,沒有理想的社會就不可能有普遍的休閑,沒有普遍的休閑也就不是理想的社會與理想的生存狀態。休閑不僅具有絕對的社會尺度,還是一種相對的人生態度,能否聰明地休閑是對文明的最終考驗。因此,普遍的、合理的休閑與和諧社會的構成密切相關。
二、和諧社會需要休閑文化、休閑理論、休閑學科的建設
加強休閑文化與當代生活品質、和諧社會關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它在深層次揭示體驗經濟和文化產業的人本基礎,促進哲學、美學和人文學術更現實地走向生活,豐富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家園,提升以人為本社會的生存境界等方麵,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就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言,休閑時代已普遍來臨,休閑將愈益成為人們的日常理想生存狀態與方式,通過休閑理論的研究、休閑文化的建設,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已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回應社會需求必須麵對的世紀性課題。
休閑已成為我國居民一種新的追求,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休閑將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的全麵發展與進步,對人類自身的健康發展,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6年杭州休博會提出“休閑改變人類生活”的口號,十分簡明而深刻地指出了休閑對人類生活的意義。休閑的社會意義在於,它表征社會文明,成就理想人性,推動和諧創業,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而如何學會聰明地休閑、把握生存的審美境界,正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精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