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多年的孕育與發展,浙江的許多企業集群已初具國際競爭力,但在經濟全球化愈演愈烈和技術創新步伐加快的背景下,產業國際轉移浪潮迭起,網絡化創新已成必然,加快實現產業組織合理化、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布局優化成為發展浙江集群經濟的重要任務。全球化競爭和網絡化創新,極大地改變了集群企業的生存環境,對企業持續成長形成了很大衝擊,如何處理好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廣大浙江集群企業麵臨的重要課題。以上實證分析結論為科學解決上述難題提供了有益的理論依據和重要啟示,主要包括:
啟示一:本地網絡仍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浙江集群企業成長的重要動力來源。
經濟全球化極大地改變了集群企業的商業環境,改變了對競爭對手與合作夥伴的界定和選擇,改變了企業成長資源的來源。因此,從全球範圍調動、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成為區域集群企業塑造和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和基本行為策略。但實證分析表明,即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區域企業集群的本地網絡中同樣蘊含著許多不可替代的資源,特別是一些經驗性的隱含知識,這些資源和知識有助於增強集群企業的成長願望,可以為集群企業提供更多的成長機會和成長資源,同時也會讓集群企業感受到更大的競爭壓力,進而促進集群企業實現持續成長。因此,對於嵌入於本地網絡的集群企業而言,不分析本地網絡所能提供的資源特征,過於強調國際化運作導向,急遽剝離既有的本地合作關係,並不是一種理性之舉,相反可能在難以構建穩定的國際合作關係的情況下失去了本地網絡的持續支持,讓企業陷入因根植性不足而搖擺不定的危險境地。
啟示二:浙江集群企業亟須根據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實現本地網絡的創新和優化。
本地網絡雖然對集群企業成長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但國內外的實證分析也都表明,特定特征的本地網絡隻能提供特定數量和品質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在全球化背景下對集群企業成長的作用可能是低下的和微弱的。因此,力圖持續成長的集群企業,必須創新和優化本地網絡特征,選擇可以提供有價值資源的新的本地夥伴,構建新型的本地網絡,調整與本地協作夥伴的關係強度,同時,在全球範圍尋求合作,並促使本地網絡與全球網絡之間的互動,使得集群企業能夠有效利用區域內外的各種資源,為企業持續成長提供有力保障。如海寧皮革產業集群中的卡森集團,在從國內市場大舉轉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重新調整本地的協作夥伴,與一些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強的本地企業形成戰略性合作關係,在本地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及時與美國、意大利、巴西等國的世界著名公司尋求合作,日漸成為全球知名的皮具生產跨國公司。
啟示三:浙江集群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成長階段特征實現與本地網絡的動態匹配。
從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得到,集群企業成長具有典型的生命周期特征,每個成長階段需要特定類型的資源予以支持,企業也就需要構建能夠提供這種資源的本地網絡,因此,集群企業成長階段與本地網絡之間存在著動態匹配關係。大多數浙江集群企業已經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初步成長階段已經完成,目前正處於“二次創業”階段,既有的本地網絡對下一階段的成長已經很難提供充足的資源,甚至逐漸成為障礙集群企業持續成長的消極因素。現實中,浙江的集群企業必須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準確判定自身所處的成長階段,進而根據該階段成長任務的資源需求特點創新和優化本地網絡。在慈溪家電、柳市低壓電器、海寧皮革等許多企業集群中,方太、惠康、正泰、德力西、蒙努等龍頭企業在經過了前期的快速擴張後,產品逐漸從規模擴張階段邁向品質提升階段,企業也隨之從成長期進入起飛期,與此同時,這些企業適時調整本地的合作夥伴,很好地實現了企業成長階段與本地網絡的階段性動態匹配,繼續挖掘和利用本地資源促進企業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