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開始覺得自己是個“腕兒”了,有點摸不清自己的方向。可他那個年齡,能演的就是班長、兒子、弟弟……當這些角色都演完了,他就無戲可演了。
麵對這種“青黃不接”的事業低潮期,李晨非常苦悶,為了排解抑鬱,他幹脆將心思又撲在玩摩托車上。越野摩托車帶給他的速度和刺激,讓他忘卻了事業帶來的煩惱。
1999年10月的一個清晨,李晨騎著摩托車飛奔在北京三環路上,突然,迎麵駛來一輛大汽車,李晨避讓不及撞了上去!結果造成他全身多處骨折,被送到了醫院。在最疼痛難熬的時候,媽媽握著他的手,哭得泣不成聲。
“鬼門關”裏闖過一遭,讓李晨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為了不再讓媽媽為自己操心、流淚,他停止飆車,嚐試著做生意。李晨先和朋友開了一家酒吧,可沒撐多久倒閉了;後來,又開時裝店,可半年後,時裝店連同商場整體歇業……四處撞牆,血本無歸的李晨無處可去,隻能聽從媽媽的勸說,乖乖呆在家裏。
一事無成的尷尬使李晨鬱悶不堪。他將自己關在家裏,不說話,不幹事,隻是在筆記本上胡寫亂畫。時間一長,抑鬱的症狀越來越明顯。
起初,媽媽還由著李晨,當情況越來越嚴重時,媽媽再也坐不住,為了幫助李晨早日走出陰霾,媽媽提前退休當起了全職保姆和心理輔導師。李晨不願意見外人,她便讓李晨不時給呂老師打打電話;李晨不願意想事情,她便買了幾隻狗,讓李晨天天訓練“狗兒子”;李晨喜歡極限運動,她便將他的摩托車一輛一輛擦洗幹淨,鼓勵他經常出去“兜兜風”。
2002年春節前夕,媽媽還將一把車鑰匙交到李晨手中——一輛比賽專用的摩托車!
漸漸地,媽媽的體貼和耐心,讓李晨一步步走出心理困境。沉寂五年後,李晨終於贏來了再次當主演的機會——在《十三格格》中出演男一號。掛斷導演電話那一刻,李晨笑了,媽媽卻背轉身,流下了熱淚。
出演《十三格格》之後,李晨不但找回了自信,還收獲了一份難得的愛情——他和李小璐因戲生情而戀愛了。李晨是個對感情很認真的人,情到深處,甚至在身上文了一個“璐”字,以表達自己內心的那份愛意。他沒有高調地曬愛情,卻認真地和媽媽分享自己的甜蜜,還得意地將那個文身給媽媽看:“媽,這是你兒媳婦!”
然而,這段感情最終未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四年後被迫畫上了句號。一時間,李晨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之中。當他還未曾從痛苦中走出時,媽媽走到他身邊,指著那個文身問:“這個文身怎麼辦?你是打算洗掉,還是準備再找個也叫這名字的姑娘?”李晨驚訝之餘,忍不住又湧出了一絲笑意,可還沒表現出來,媽媽又歎了口氣:“這樣吧,要不你多失戀幾次,談一次就文一次的話,等將來你有了孩子,就可以指著它教你的孩子《百家姓》了。”這下李晨忍不住了,“哄”地一下笑出聲,失戀的那點辛酸勁兒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走出失戀陰影後,李晨漸漸攀上了事業高峰。《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集結號》……接到的好戲越來越多,他的時間也越來越緊張。但每當有一點空閑,他都會推掉所有應酬,在家陪母親。
演藝圈孝子,做四個老人的“男閨密”
北京市五環以內禁止養大型犬,李晨和媽媽非常喜歡動物,也養了兩條大狗。為這兩條大狗,李晨給母親在北京五環外租了兩畝地,蓋起了農家樂。農家樂蓋好後,他常抽空去看望媽媽一家三口,並經常邀請親生父親和繼母到家裏做客。兩家七口人在一起快樂地打牌、聊天、包餃子,親熱得就像一大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令李晨倍感幸福。
有趣的是,媽媽和繼父偶爾在生活中產生了小矛盾,還會向兒子“告狀”,讓他給評理。李晨一直堅持“向理不向人”的原則,誰做錯了,他就逼著誰向對方道歉。當聽說爸爸和繼母鬧不愉快的時候,他也會拎著禮物上門,扮演“和事佬”的角色。發展到後來,幾位老人簡直把這個孝順又懂事的兒子當成了“閨蜜”,遇到好事第一個找他分享快樂,遇到煩心事也向李晨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