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機電產品進出口目前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最快的領域,2002年其貿易額達到3126億美元,占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0.4%。從2001年12月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起,到2005年“入世”過渡期結束,我們將麵對著一個全新的更加開放的國內市場,以及技術性貿易壁壘更趨完善的國際市場。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當年的外貿總額應達到2萬億美元,其中機電產品進出口應達到1.2萬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美國的外貿水平。因此,國內從事機電產品貿易和生產經營企業全麵了解WTO有關機電產品貿易規則,深刻把握未來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管理體製變動趨勢,積極獲取國際機電產品市場發展信息,不斷提高中國機電企業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就是一項企業決策者和經營管理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本書首先從詳細介紹WTO有關機電產品貿易規則入手,全麵闡述WTO的反傾銷協議、補貼和反補貼措施協議、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等其他涉及機電產業保護條款。揭示WTO所倡導的多邊自由貿易體製,既不同於傳統的自由貿易,也有別於早期的保護貿易,而是以新型管理貿易理論為基石的新體製。同時,據實披露了WTO對機電產品市場準入的關稅及非關稅措施框架,其中的工業品市場準入關稅減讓承諾、貿易技術壁壘協議、原產地規則協議、政府采購協議、進口許可證程序協議、海關估價協議、裝運前檢驗協議、信息技術協議,為我們展示了具有透明度和可預見的公平貿易環境。這種依仗權威、遵照規則來約束的多邊貿易體製,為國際間的機電產品貿易競爭提供了一個相對客觀的準則和依據。

由於目前中國的機電產品進出口管理體製與WTO的三大運行機製,即審議機製、爭端解決機製及貿易協調機製,還存在一定的接軌差距。因此,建立新型的符合WTO貿易規則的機電產品的貿易體製,就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緊迫曆史使命。本書根據深入研究分析,提出機電產品進口管理體製目標模式,要準確把握市場開放與幼稚產業適度保護的關係,建立進口快速靈敏反饋機製和預警機製,實施產品檢測標準等貿易技術性措施,力求達到與WTO規則相融合的機電產品統一進口管理體製。機電產品出口管理體製則迫切要求政府轉變職能,成為市場經濟保駕護航的有限服務型政府,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積極出麵協助企業應訴反傾銷訴訟,降低來自國外的綠色貿易壁壘門檻,最終以提高本國機電產業國際競爭力為根本目標。

中國機電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最終提高,需要政府、行業商會、企業三個層麵具體操作措施的保障。政府應由傳統的行政管理型,轉變為服務督導型政府,根據WTO規則製定財稅、信貸、外彙等扶持機電產品政策;行業商會則要充分發揮其在政府與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作用,提高商會權威,依法維護企業在國際貿易爭端中的合法權益,維持公正的進出口經營秩序,保證企業嚴格自律;企業應加快完成現代企業製度改革,提高企業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推進機電產品結構調整,開拓企業出口營銷渠道和營銷方式創新。

這裏要特別感謝弋輝、佟誌廣、魏建國、張驥、常曉村、李銘林、關立延、趙健、徐旭等有關部委各位分管機電產品進出口工作的領導,多年來對我們在這一領域研究給予的大力支持。還要真誠感謝宋先茂、成文華、支陸遜、張玉成等有關負責具體工作的同誌,對這項研究工作給予的熱情幫助。沒有他們的鼎力相助,就不可能有這本奉獻給讀者的專著。還應感謝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江小涓所長及科研處李建處長,她們在我的這一研究領域始終給予真誠的幫助。當然,本書的遺漏不足之處在所難免,真誠歡迎各位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期在今後的研究工作中不斷探索,努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