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堅持就業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1 / 2)

筆者認為,堅持就業導向的經濟發展戰略,提高勞動力市場對大學生的需求,這是長期內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根本。在當前,實施就業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一是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二是要促進第三產業的大發展,尤其是智力密集型第三產業的大發展。

從企業類型來看,發展中小企業是促進就業的重要方麵,因為中小企業資本與勞動的配置比例一般要低於大企業,因而同樣的資本規模,中小企業解決的就業崗位要遠遠多於大企業。美國、德國等許多國家的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限於篇幅,筆者對此不再贅述。

從產業層次來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才能更多地吸納大學畢業生。一般來說,經濟的持續增長才會使勞動力市場提高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但經濟增長並不必然帶來就業的增長。我國近年來GDP的就業彈性不斷降低,大大削弱了對勞動力的吸納。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各地政府的GDP優先增長政策,片麵發展資本密集型的第二產業,而對能夠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的第三產業則發展不夠。

美、日、德等國家的經驗表明,當經濟重心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如金融、醫療、高科技產業時,將產生對大學畢業生的大量需求。這些國家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第三產業的產值比例與就業比例也遠遠高於我國現在的水平。顯然,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第三產業的大發展,才能使國民經濟增加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

結論與展望

一、主要結論

高等教育的快速擴張,明顯加劇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使得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明顯降低。但這種壓力主要出現在一級勞動力市場和正規部門。

文章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和驗證了城鎮勞動力市場的二元分割特點,認為我國是個典型的多重二元分割的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的分割強化了一級勞動力市場中就業者的利益,是否處於一級勞動力市場對工資收入、勞動供給都有顯著的影響,而一級勞動力市場勞動者工作轉換的頻率(工作流動)又明顯低於二級勞動力市場。能否進入二級勞動力市場不僅會對大學畢業生的勞動收益產生重要影響,而且成為低能力者的信號。因而,大學畢業生對就業單位和就業地區表現出明顯的偏好,大學畢業生重視就業單位的選擇,其實質是對二級勞動力市場的規避。在勞動力市場存在嚴重分割的情況下,他們寧可延長失業時間,也不願意立即進入二級勞動力市場、非正規部門和中西部地區就業。

利用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與創業的調查數據所作的分析也表明,在高等教育快速擴張下,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發生了重要變化,在一級勞動力市場就業壓力增大的情況下,靈活就業成為正常現象,一部分大學畢業生開始選擇二級勞動力市場就業,但絕大部分大學畢業生對一級勞動力市場仍然具有強烈偏好,對工作單位和地區的選擇體現了這種偏好。當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單位為正規部門、工作地點在東部大城市時,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