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2章 與五大洲的朋友做生意(16)(1 / 3)

隨著以信息產業、生物產業、創意產業等為主幹,以高知識含量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產權愈益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可以看出,具有知識產權優勢的企業受到的衝擊較小,應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強;而缺乏知識產權的企業受到的衝擊較大,抵禦危機能力較弱。因此,有關政府部門應加強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引導和幫助企業有效運用知識產權。這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增強抵禦世界經濟風險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那麼在2009年困擾美國和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到底具有什麼內涵和特點呢?知識產權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體依據法律的規定,對其從事智力創作或創新活動所產生的知識產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又稱為“智力成果權”、“無形財產權”,主要包括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麵組成的工業產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麵的作品組成的版權(著作權)兩部分。

從知識產權的定義可以看出,知識產權具有如下特點:(1)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2)知識產權具備專有性的特點。(3)知識產權具備時間性的特點。(4)知識產權具備地域性的特點。(5)大部分知識產權的獲得需要法定的程序,比如,版權的獲得是自作品完成之日起自動產生的。

國家知識產權局不久之前公布了2009年我國專利申請以及授權情況。2009年我國共受理專利申請97萬多件,授權58萬多件,同比增長了41%。截止2009年年底,我國專利授權總量達到308萬326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占19%,使用新型專利授權占44.4%,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占36.6%。在所有授權的專利當中,其中最能夠代表專利質量的就是發明專利,在我國去年授權的國內專利當中,發明專利是占到了13%,同比上升了40%左右,同時我國的企業去年申請的專利是達到了近40萬件,同比上升了33%,企業正在成為我國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的主體。

隨著中國知識產權製度體係的建立和發展,我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雖然在逐漸增強,但仍遠遠不夠,境外申請專利及商標注冊數量還很低,包括中華老字號在內的知名企業的著名品牌在境外注冊商標比率不高。據世界品牌實驗室調查顯示,在“中國500個最具價值的品牌”中,有近50%未在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注冊,在歐盟未注冊的品牌的比率高達70%以上。由於企業對海外商標注冊的忽視,中國知名商標海外遭搶注問題接踵而至:五糧液在韓國被搶注;桂發祥、六必居在加拿大被搶注;同仁堂、杜康、一得閣在日本被搶注;阿詩瑪、海信、紅塔山、康佳、竹葉青等也都沒有幸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15%的內地企業商標已被境外惡意搶注,這已嚴重影響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進程。

我國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不僅體現在對品牌和商標缺乏保護上,還表現在我國企業沒有申請專利的意識。企業較為重視有形資產的保護,卻忽視了其作為無形資產的保護,從而導致我國每年有很多知識產權被“搶注”。所以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已成為企業家的共識,加強企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也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和“分水嶺”。目前,我國缺乏一套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製,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很多方麵,包括法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如山西老陳醋商業秘密泄露事件的發生;景泰藍、宣紙等民族絕技的泄密,國內大量的知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因此,在大力保護國外的馳名商標時,應加強對國內馳名商標的扶植與保護。

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支持企業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突出大中型企業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中的重要地位。以知識產權戰略引領企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努力以品牌占領市場、以品牌創造價值,加快企業從以出口為主向增加內銷、從單純貼牌加工向自主品牌生產銷售的發展轉型進程。實施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戰略,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第一,樹立品牌,增強意識。知識經濟時代,品牌之“名”越來越在於產品的知識含量之高,企業應保持產品在知識含量上的優勢來謀求產品的競爭優勢,隻有企業掌握了過硬的知識產權,才能在市場上推出叫得響的民族品牌,才能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了自己叫得響的民族品牌,更應該樹立品牌保護意識,洞悉跨國集團在我國運用的品牌戰略,以品牌的國際化帶動知識產權戰略。不僅要利用國內的資源條件和市場,更要充分利用國外的資源與市場,進行跨國經營,使我們的品牌發展成為全球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