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生活是檢驗經濟最好的尺子:百姓生活與經濟學(4)(1 / 3)

其二,地方政府從房地產發展中謀得的好處。地方政府熱衷房地產的目的,在於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大頭”,因為政府壟斷城鎮的土地資源。正是在這種體製和機製的刺激下,地方政府自然要拚命地炒高地價,絞盡腦汁使商業用地價值最大化。房地產業對地方政府的GDP和財稅收入的貢獻巨大,作為地方政府而言,從心底裏根本不願意房價下跌。

其三,房地產暴利是房價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追求最高利潤是資本運營的唯一秘密,房地產商為保持高利潤,通過惡意炒作,囤積居奇,積壓閑置土地,控製房源供給,聯手哄抬房價,從而達到榨取購房者最大的利潤。

《南方周末》中曾有一篇文章曾指出“深圳2007房價暴漲背後的秘密”:最近兩年,一些大城市的樓價如同坐火箭一樣狂升,普通民眾隻能望樓興歎。一個樓盤的市值甚至可買下整個伊利集團,“不是伊利的價值被低估了,就是樓盤的價值被高估了。”另外有一位開發商私下坦承:“現在樓盤的利潤率已經高到讓我們不好意思的程度了。”

其四,炒房團是高房價的潛在推力。“溫州炒房團”舉世聞名,他們資金雄厚,集團運作,在各地房地產市場頻頻出手,如颶風一般攻城略地,所到之處房價急升。在2007和2008年,山西炒房團在北京的能量也不容小覷,他們動輒購買數套甚至是數十套房產,不少房產寧願空置也不出租,留待漲價後拋出。這種大範圍的炒房現象,即大規模資本投資於某地的房地產時,便會造成當地的房地產市場的虛假繁榮。

其五,國際熱錢大量湧入,為高房價推波助瀾。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一直處於持續升值或升值預期中,吸引了大量國外遊資流入了中國市場,這就是國際熱錢。這些“遊資”的目的就是賺錢,根據資本的“窪地效應”,哪裏預期有利潤就會衝到哪裏。我國各城市的房價持續攀高,使得國際熱錢越來越集中到房地產,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房價跌不下來。

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房,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內在需要,然而,在高房價麵前人們卻顯得有點無可奈何。尤其對於2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麵臨著“成家立業”的曆史任務,或自掏腰包或父母讚助,竭盡全家之力去買房,成為事實上的房奴,背負高房價的壓力。對於沒有買房的人們來說,高房價更是一道攔路虎,“買房夢”似乎永遠也圓不了。

供需平衡理論表明,要達到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平衡,隻有房地產商將房價降到合理的水平,讓房價收入比達到合理的水平,才能讓中國大多數百姓真正買得起房子。

【知識鏈接】

租售比

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麵積的月租金與每平方米建築麵積的房價之間的比值。國際上用來衡量一個區域房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一般界定為1∶300~1∶200。如果租售比低於1∶300,意味著房產投資價值相對變小,房產泡沫已經顯現;如果高於1∶200,表明這一區域房產投資潛力相對較大,後市看好。租售比無論是高於1∶200還是低於1∶300,均表明房產價格偏離理性真實的房產價值。

舉個例子來說:上海某小區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目前售價18000元/平方米,月租2700元(無家具),合每平方米租金30元。租售比約1:600,是1:300的國際標準線的一半。意味著上海房產投資價值相對變小,房產泡沫已經顯現。

1元錢為什麼越來越不值錢——消費者物價指數

【軼聞趣事】

有人曾經列舉了30年前的1元錢與現在的1元錢之間的區別:

30年前,1元錢能做什麼?

交一個孩子0.6個學期的學雜費(一個學期1.6元),治療一次感冒發燒(含打針),買20個雪糕、7斤大米、50斤番茄、20斤小白菜、20個雞蛋,到電影院看5次電影,乘20次公交車。

現在,1元能夠做什麼?

乘公交車1次(非空調車)、買2個雞蛋,夏天買0.5斤小白菜、0.8斤番茄、0.7斤大米,看病掛號1次(最便宜的門診),繳納小孩學雜費的1/800,看0.05次電影。

【經濟學聊天室】

任何人都不希望物價上漲,在中國現實的社會中,物價是和柴米油鹽、家長裏短息息相關的,物價成為國家高度關注的問題。CPI就是反映市場物價的一個最基本的術語。

CPI是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縮寫。我國的CPI指數是按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這八大類來計算的。這八大類的權重總和加起來是100。其中,食品占比重最大,包括:糧食、肉禽及其製品、蛋、水產品、鮮菜、鮮果。

在每一類消費品中選出一個代表品,比如,大多數人是吃米還是吃麵,是穿皮鞋還是穿布鞋等。國家統計局選出一定數量的代表品,把這些代表品的物價按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折算成物價指數,定期向社會公布,就是我們所說的官方的CPI指數。

CPI的計算公式是:

CPI=(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CPI是反映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品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指標,也被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CPI在過去的12個月中上升了2.3%,那麼就表示當下的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要高出2.3%,這無疑是不被歡迎的。而當生活成本提高時,你的金錢價值也隨之下降。如果CPI在12個月內上升了2.3%,那麼去年的100元紙幣,今年隻可以買到價值97.7元的商品或服務。

所以,CPI升幅過大,就表明貨幣貶值幅度過大,通貨膨脹就成為經濟不穩定的因素。因此,CPI指數也是反映通貨膨脹程度的有力指標。一般來說,當CPI增幅大於3%的時,就已經引發了通貨膨脹;而當CPI的增幅大於5%的時,就已經是嚴重的通貨膨脹了。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央行為了抑製通貨膨脹,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舉措,但這種舉措有可能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