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魚的地方就有壽司(1 / 1)

清新美食

壽司是日本人最喜愛的傳統食物之一,主要材料是用醋調味過的冷飯(簡稱醋飯),再加上魚肉,海鮮,蔬菜或雞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鮮美,很受日本民眾的喜愛。

壽司既可以作為小吃也可以作正餐,花色種類繁多。配料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熟的;或者醃過的。視乎配料的不同,不同壽司的價格、檔次差距甚大。壽司在日本以外地區也十分流行,世界各地回轉壽司式的壽司店也多不勝數。不過外國人有時會誤把“壽司”與“刺身”(sashimi,生魚片)混為一談。

日本人常說“有魚的地方就有壽司”,這種食物據說來源於亞熱帶地區,那兒的人發現,如果將煮熟的米飯放進幹淨的魚膛內,積在壇中埋入地下,便可長期保存,而且食物還會由於發酵而產生一種微酸的鮮味,這也就是壽司的原型。現在日本的壽司,主要是由專門的壽司店製作並出售。店中身著白色工作服的廚師,會根據顧客的要求,將去了皮的鮮魚切成片和其它好材料碼在等寬的米飯塊上,由於各類魚蝦的生肉顏色不同,壽司也是五顏六色,十分好看。

值得一提的是鄉土壽司,它被喻為是家鄉的美味。壽司“SUSHI”、“酸”即是酸醃製的食物。在公元200年即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壽司”這種食品,在辭典中的解釋為以鹽、醋、米及魚腓製而成的食品,宋朝年間,中國戰亂頻仍,壽司正好為逃難的充饑食品,而品種更多,由菜蔬類,魚類,肉類,甚至貝殼類都有。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出外營商的日本商派將壽司流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人,用一些醋醃製過的飯團,加上一些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木箱之內,作為沿途的食糧。直到公元1700年,即江戶年間,壽司才於日本廣泛流傳,成為一種普通的食品。

以簡單為美味,以自然為美味,日本料理之所以逐漸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原因在此。而這其中,壽司尤其是這種美食簡約哲學的極致表現。然而,吃壽司的門道卻並不簡單。

回憶印象中所經曆的好壽司,從外表上看,一致幹幹淨淨漂漂亮亮,微微閃爍著清朗的光澤。入口後,隨著飯粒與美味在口裏的緩緩四散,彷佛猶帶生猛活力、新鮮甘美的生魚,清新微酸、捏得結構鬆緊恰到好處的醋飯,以及畫龍點睛般巧妙扮演著提味提鮮功能的山葵、薑蔥末等調味料,逐漸交織成清鮮、肥腴、軟嫩、香滑、微酸、甜美、沁涼、辛辣……種種看似對立衝突、卻又彼此和諧共鳴的滋味口感,在舌齒間相互激蕩交歡,奇妙感受難以言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