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一心致富——溫州人的財富野心和你不一樣(3)(2 / 2)

原本是一個溫嶺的普通漁家女,一個10年前還在四處找工作的工人,一路走來,實在有太多的艱辛和感慨。1981年高中畢業後,她先後做過裁縫、推銷過糖酒煙、當過會計、開過車,十年間換了四五種工作。後來,她所供職的企業效益越來越差,工資每半年才得一發。這讓她一家陷入了困境。沒學曆、沒背景、沒技術,還要照顧一個6歲的孩子,捉襟見肘的窘迫,讓她深刻感受到生存的艱難。此時的她,想要再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前想後,她決定自己幹。台州人會吃苦也敢想敢做。雖然,在許多人看來有太多不成熟的理由,但她還是決定先做起來再說。最大的困難是資金,沒人願意把錢借給一個前途一片迷茫的女人。為了借錢,江桂蘭在幾個月間幾乎找遍了所有認識的人,最慷慨的一個人借了一萬多元,其他都是三千、五千湊起來的。她清楚地記得,20萬元的啟動資金借了二三十個人,還包括一些人放的高利貸。

江桂蘭是個敢做敢想的人。在國內市場漸漸有了起色後,她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她一方麵找外貿公司代理出口,另一方麵決定參加春季廣交會,直接找老外談談。1995年的廣交會實在火爆,對江桂蘭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小廠來說,想要求得一席之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許多人都讓她不要去自討無趣了,但她不是輕易就會認輸的人。為了找到一個落腳點,她帶著自己的產品一個攤位一個攤位地問過去,兩天裏她找了數十家攤主,終於有一家被她說動了,把寸土寸金的1/6攤位以4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江桂蘭。就是在這不足1.5平方米、擠得人都轉不開身的角落裏,江桂蘭談成了兩筆生意。她清楚地記得,一個是歐洲客戶,一個是香港客戶。這兩筆生意不僅讓她賺回了參展的全部費用,更重要的是,事實再一次證明,機會永遠都有,隻是看你去不去爭取。

對於溫州人的賺錢智慧,有人說,向溫州人學賺錢是一輩子的事,話雖然有些誇張,但也是肺腑之言,的確溫州人的賺錢智慧是超群的,否則,在惡劣的曆史條件下,溫州也不會出現今天的繁華,溫州人更不能在世界各地謀得自己的一片財富空間。

8賺錢,才是硬道理

我們之所以把溫州人的成長之路稱之為“野蠻成長”,另外一個原因是溫州人的草根性。如果你查看一下溫州富豪的簡曆,你會發現,他們大多是來自於溫州的最底層,南存輝是修鞋匠,鄭元豹是工人,胡成中是一個裁縫。書本上的那些公式化的理論很難解釋他們的成功。經濟學家常常把溫州經濟的蓬勃發展比喻為草根經濟,溫州人“一有土壤就發芽,給點陽光就燦爛。”溫州人的草根性主要表現在:出身貧窮,文化層次比較低,吃苦能力強,忍耐力大,等等。就是這樣的草根英雄,在障礙麵前勇敢跨越。幾乎在中國經濟改革進程的每一步,都可以聽到溫州人的聲音。而且溫州人走的每一步還很神氣。溫州人的賺錢特點是三無五低。三無是,無技術、無資金、無市場,五低是起點低、文化低、知名度低、產業層次低、企業組織形式低。但三無五低卻形成了中國人氣最旺的財富群體。

溫州草根英豪非常普遍,周曉光就是其中一位。周曉光從不足百元起家,到如今年產值一個億;周曉光從當初挑著貨郎擔走南闖北的山村女孩,到如今走向國際市場一躍成為中國飾品行業的女企業家,潮起潮落,在這個溫州女人身上演繹了一段精彩的創富傳奇,也折射出了一個溫州人的野蠻成長的經曆。

周曉光跑遍大半個中國,隻想讓家人過上溫飽生活。憑自己的勇氣和自信,周曉光讓母親借了幾十元當本錢,做起了“跑碼頭”生意。一個女孩子出門自然比男孩子困難得多,擠火車,趕汽車,為了不耽誤時間,經常是白天擺地攤做生意,晚上坐車趕路,就這樣,夕發朝至,走南闖北。讓人想不到的是,6年之間,周曉光竟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更讓人想不到的是,6年之間,她賺了一個對她和她家人來說幾乎是天文數字的2萬元錢!

在20幾年前的1985年,周曉光拿出了幾年來所有的積蓄,在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裏買下了一個攤位。她憑借女人的敏感以及同樣的愛美天性,選定了經營飾品。有了6年走南闖北的經曆,那種生意人特有的潛質在她身上漸漸發揮了出來。幾年下來,她在義烏最好的住宅小區買下了新房,在市中心朝陽門置辦下了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