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伏雅,複姓東方。尚碧的鎮國大將東方承旭唯一的嫡女。坊間有傳言:天國帝都,傾城絕色,空靈機敏,北國佳人。其實這傳言也是這兩年才流傳起來的,更多人知道的是,東方小姐是個殘廢,不良與行。本來伏雅的存在感確實很低,但自從太上皇點名讓她陪著去護國寺禮佛,從來不知道媒婆長什麼樣的伏雅也得出了個結論:媒婆並不是一定會在鼻子旁長一個碩大的痦子。當然這並不是重點。
今日九月初五,帝都的大日子,因為南禦璧國的大軍今日凱旋歸來。東方伏雅自然早早的起了,讓侍女們準備了最莊重的容妝。安靜的在閨房中等著母親的傳話。
“小姐,夫人房裏的瓔珞姑姑來傳話了,說是可以啟程了。”二等侍女芙蓉立在離她六步遠的地方福身道。
起身,身下檀木雕的圓凳擦著地麵發出歡快的聲音。伏雅的眼睛對上服侍在一旁的琉璃,燦然一笑,又理理衣袖說:“琉璃,快看看,還好嗎?”
琉璃捂著嘴輕笑道:“‘天國帝都,傾城絕色,空靈機敏,北國佳人。’小姐,這坊間的傳言若不神似,又哪能流傳的這麼廣呢?”
“我坐在椅子上走不了路的時候,他們看我一眼也就會搖搖頭,現在倒是誇我驚為天人了?”伏雅撇撇嘴。
“小姐可別磨蹭了,老爺和少爺們一會就到齊乾門了呢!”芙蓉過來呈上圍有長紗的鬥笠,給伏雅戴上,又仔細的將長紗一角掀蓋在沿帽上,露出精致的側臉。
東方伏雅住在將軍府璧心湖的湖心亭上,說是亭實則是一座三層的八角攢尖閣樓。伏雅在將軍府排行老四,上頭三位都是哥哥,家裏對她極是寵愛,三歲那年,爹爹拆了原本的小亭,又添了一些石沙做地基,費心費力的搭了這閣宇。將軍府共有三處高閣,一是爹爹的未成親前居住的洹心閣,二是二哥的院子孿晶閣,三就是這臨水閣。臨水閣底部鋪有一層青石板,青石板上做了一個小水池,池水兩寸深,水池上又鋪了琉璃瓷。聽二哥說當年這做水池的主意是他提的,本來也是想鋪普通的白瓷,可碰巧爹爹那年做壽,當今的皇上曾經年剛九歲的小太子宜華在酒宴後散步時行至正在壘建的湖心亭,看後甚是喜歡,便特意跟太上皇請了恩典以琉璃瓷替代了白瓷。建成後宜華親書了“臨水閣”三個字,做了扁掛在了二樓。當時宜華尚不滿十歲,雖是名師所教可這字還是有些稚嫩,哪裏比得上三哥的字,無奈宜華登位後這就是禦筆摘是摘不下來了。臨水閣與外界聯通的隻有一座回廊橋,與岸邊相隔二十多米,岸邊是草地四周視野開曠,這地方的選址極是照顧她的安全。
娘親已經等在了岸邊,身後的排場不小。娘親素愛簡潔自由,平日最多就命瓔珞姑姑跟在身邊,今日這般隆重,實在是因為聖上下了一道恩典。
兩年前,南方的高陽國突揮軍北上侵襲盤雲關,爹爹受命南禦,一去兩年有餘,東方家的少爺們伏念、伏執、伏城也先後隨軍前往前線。這次大尚鐵騎凱旋而歸,東方家功不可沒。所以聖上特準東方家的女眷可至皇城南二門齊乾門處等候。
伏雅挽上娘親的手臂,一同朝府門走去。外麵早就有轎子和守衛候著了。
“夫人。”一身著著鎧甲的宮內禁衛軍副統領李儒祥朝母親行禮。
“有勞李將軍了。”娘親答。
“夫人請。”李儒祥眼睛朝娘親一望,又恭敬的向伏雅行注目禮。
伏雅微微一笑,由著琉璃幫她整理好鬥笠,隨在母親身後坐進了另一輛轎子。
自三百年前,大周天朝皇室式微,天下暴動不斷,諸侯割據自立為王。數百年動蕩,終於形成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麵,東方的尚碧國,西南方的九原國以及北方的蒼冥國。在三大國的周圍林立著許多小的國家,最強大的也是剛剛興起的便是南疆的高陽國。南疆盛行巫蠱之術,之前也隻是由眾多部落分治,這些年聽聞一名聖子漸漸握住大權統一南疆各部落,這才剛建國沒幾年便瞧上了尚碧的地盤,也就有了這次南禦之戰。
車子緩緩而行,伏雅透過簾縫向外望去,天子治下百姓安泰,這些日子京城裏的讀書人不少,多半是為了半個月後的秋闈。東方家雖是武將世家,但尚碧卻是興盛儒學,單從尚碧全國各郡縣中的書院數量就可窺見,而這其中名望最高的一處便是青丘東冉書院的徐家。東方伏雅有幸還同三哥一起去過東冉書院見識一番,果真閑情雅致、治學修身的好去處。
東方伏雅的家族是握有尚碧兵權的兩大世家之一,東方府主防東南一帶,是在尚碧的第四任國君執政期間強大起來的,到現在傳承近二百餘年,兩百年來,流傳下來的能陪著尚碧經曆風風雨雨的家族委實不多,除了另一手握重兵的定王府,青丘的徐家,禮部的上官家族,右丞薑家,還有一個快要沒落的隻剩一個虛職的江南溫家,尚碧的名門望族掰著指頭數數也隻剩這六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