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領導的管與理:功能—規範—優化—簡化(6)(1 / 2)

在企業經營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找到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但也更困難。譬如治病,在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對大多數疾病而言,診斷清楚了病因,就等於解決了問題的一半。而在企業經營中,相反的現象卻屢見不鮮:輕診斷,重治療,在一番勞民傷財之後,才發現自己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努力的方向完全錯了!這還算好的,更有甚者,有的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做著“將煤炭洗白”的傻事。這樣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負擔,還貽誤了“病情”,但人們似乎對這一點還認識不足。

我們認為,有錯推定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工作方法。醫生首先要通過望、聞、問、切或檢驗檢測,先將所有可能的情形一一排除,才能確診疾病,之後再對症下藥。有錯推定就是先假定有病,再將可能出現的情形一一列出,並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和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過程,找到疾病的根源所在,就能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而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形,你就能迅速準確地做出判斷,也為你進一步提高有錯推定的水平打下了基礎。對待工作,我們也要像醫生對待疾病一樣,在有病推定中治病救人。這裏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更加注重發現、分析、研究“病因”,是做好有病推定工作的關鍵所在。

三、有錯推定是無遺漏檢查的重要思想基礎

無遺漏檢查是解決疏漏問題的一劑良方,這是陳育新先生企業經營管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有錯推定正是無遺漏檢查的思想基礎。他說:“錯誤、失誤和疏漏是企業管理的三大敵人。錯誤的主觀性較大,失誤次之,兩者通常比較明顯,解決起來相對容易,其損失也是有限的。而疏漏則不同,有較多的客觀因素,其損失隻有經過日積月累之後才會爆發,解決起來難度也較大。”工作中的問題每時每刻都可能產生,而其中絕大多數是因疏漏而產生的,大力倡導有錯推定這一積極有效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可以從思想深處進一步加深大家對無遺漏檢查的理解。在我們的企業裏,倡導有錯推定,首先就是要認真實行無遺漏檢查。

四、倡導有錯推定有利於提高工作質量

如果沒有一個具體的實現形式,再好的內容也會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大家知道,工作質量決定產品質量和企業質量,但怎樣才能將對工作質量的要求轉變為切實可行的措施呢?如果一個企業管理者能夠長期按照有錯推定的方法來對待自己的工作,那麼,他的危機意識與憂患意識就會被不斷強化,他的責任感、上進心、使命感就不再隻是口號。在具體工作中,由於他總是擔心出錯,心裏總懸著自己的工作,他就會不斷地進行分析思考、探索求證,不斷地學習研究、檢查落實,也就能不斷地進步,紮紮實實的工作作風就會自然形成,工作質量就有了可靠的保證。

正確運用有錯推定,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質量,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不加限製,最終演變成懷疑一切,或糾纏於細節的完美,或將枝節問題無限放大,也會出現相反的效果,這樣就有違我們的初衷。識別有錯推定的“錯”,雖然離不開經驗,但也應製定比較科學且便於識別的標準。沒有標準,就容易陷入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泥淖。因此,我們在倡導有錯推定的同時,也應將其納入企業規章製度之中,並在這一軌道上運行。

建設一個服務型總部

正確處理總部與子公司的關係問題,是集團化企業永恒的主題之一。在這方麵,正反兩個方麵的事例均很多。陳育新先生特別指出:總部首先要有寬鬆意識,子公司首先要有規範意識,任何極端的做法都是有害的。他認為,集團化企業的總部有四大功能,即服務、指導、監督、管理。他三年前在集團內部首先提出了一個觀點:在這四大功能中,首要的是服務,服務工作做好了,其餘就在其中了;服務工作沒有做好,指導、監督、管理就隻能添亂。

陳育新先生認為,總部的四大功能是企業在集團化過程當中逐步產生的,在不同企業或同一企業的不同階段,它的表現形式雖然可能有所不同,但追求總體大於各個部分之和的效果,正是總部存在的價值所在。總部的這種價值如何體現?他認為主要是搞好服務,也就是為處在市場競爭第一線的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技術保障、財務審計、設備設施、市場信息及思想文化等方麵的服務。所有的子公司都能共享這種單一企業無法獲得的保障與支持,集團化企業的優勢才會得以體現。

他指出,規章製度其實就是把一些長期行之有效的經驗固化下來。企業處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上,因而,不同階段、不同環境中的企業,其製度的固化隻是相對的,任何規章製度都要以企業的健康成長為最高原則,正如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場合的人要穿不同的衣服,而衣服的價值則主要看是否合身得體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