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寬容豁達地對待同事(1 / 1)

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豁達是一種寬容,恢宏大度,胸無芥蒂,肚大能容,吐納百川。

豁達是一種自信,是一種開朗,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這個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就充滿了光明。

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

當然,豁達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已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於個人而言,豁達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一個人隻有豁達、開朗、寬容才能接受別人,善於與他人相處,能承認他人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為集體所接納,就能與別人互相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才會協調,才能與集體成員融為一體。合群的人,常常能夠與朋友共享快樂,表現出積極的態度總是多於消極的情感;即使在單獨一人時也能安然處之,無孤獨之感。因為這種具有積極情感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個性、情感、長處和不足作出恰當和客觀的評價,不會對自己提出苛刻的、不切實際的要求,能恰如其分地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和做人的原則,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並不回避和否認自己的缺陷,盡量用自己的樂觀情緒去感染別人,正是這些特點,才贏得大家的喜愛和認同。

寬厚容人,不求全責備要從以下三個方麵去努力:

要認識到“人無完人”

在充滿競爭的社會生活中,要認識到“人無完人”,既要求自己不斷進步,又允許自己偶爾失敗,才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

得理也要讓人

與人發生爭論、衝突時,隻要占到了理,就應主動給人台階下,給別人留點麵子,這樣你不僅在道理上戰勝了別人,更會在情感上戰勝別人,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朋友就會越來越多,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別人就會主動幫助你。

要“寬容待人”

憎恨別人,就如同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種下了一顆苦種,不斷傷害著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如己所願地傷害被你所憎恨的人。所以在別人傷害了自己,心裏憎恨別人時,不妨設身處地地考慮一下,假如你自己處在這種情況下,是否也會如此?當你熟悉的人傷害了你時,想想他往日在學習或生活中對你的幫助和關懷,以及他對你的一切好處,這樣,心中的火氣、怨氣就會大減,就能以寬容的態度諒解別人的過錯或消除相互之間的誤會,化解矛盾,和好如初。從而使自己始終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心情舒暢地學習與工作。這樣,寬容的是別人,受益的卻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