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提示我們要有憂患意識,運用到現代職場,即要有“危機意識”。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這個國家遲早會出問題;一個學校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遲早會垮掉;一個人如果沒有危機意識,必會遭到不可測的橫逆。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而人也不會天天走好運,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有危機意識,在心理上及實際作為上有所準備,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如果沒有準備,不要談應變,光是心理受到的衝擊就會讓你手足無措。有危機意識,或許不能把問題消滅,但卻可把損害降低,為自己打造生路!
那麼,個人應如何把危機意識落實在日常工作中呢?
首先,應落實在心理上,也就是心理要隨時有接受、應付突發狀況的準備。有了心理準備,麵對突發情況便不會慌了手腳。
其次是生活中、工作上和人際關係方麵要有以下的認識和準備:
人有旦夕禍福,如果有意外的變化,我的日子將怎麼過?要如何解決困難?
世上沒有“永久”的事,萬一失業了,怎麼辦?
人心會變,萬一最信賴的人,包括朋友、夥伴變心了,怎麼辦?
萬一健康有了問題,怎麼辦?
所以,凡事都應未雨綢繆,預先作準備,隨時把危機意識放在第一位。